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搜救结束,事故导致172名参赛者中的21人遇难。
有人感慨,这是国内马拉松赛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之一。根据通报,当日中午短时内“局地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突如其来的灾害天气,是大量参赛者遇难的重要原因。但很显然,不能把悲剧的责任全推给天气。
马拉松是极限运动,越野跑额外增加了挑战难度,对参赛者和赛事方都有很高的专业要求。然而,从有关报道看,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仅作为建议装备写进赛事手册,这样做是否合规?赛前当地是否有精确的天气预报,为何没能及时给参赛者更多预警信息?赛程各站点是否有足够人手,站点本身是否不足?很大一部分赛道处于无人区,这些区域的赛事安全如何保障?
种种追问,可归为一点: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具体的运营方,究竟有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做到专业而周全的赛事安全保障?
目前,甘肃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大家期待调查能把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同时,相关责任人该不该承担责任,抑或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需要一一落实。
近年来,马拉松赛热潮风靡全国,参与者积极踊跃,各地举办的热情也很高,马拉松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呈井喷式增长。中国田径协会报告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规模赛事。
参赛者健身的热情,各地聚拢人气的考虑,都完全可以理解,但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安全,无论对参与者还是组织者,“安全第一”都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如果只想着举办马拉松赛事,而不考虑有无办赛的实力,那便是对赛事和参赛者的不负责任。只顾标榜赛事的新奇险,对科学缺乏尊重,对安全措施和预案准备不足,这些都背离了赛事的初衷。一场马拉松赛下来,既是对参赛者的大考,也是对组织方的大考。
21条生命的逝去,多么惨痛的代价,这也重重敲响了警钟。特别对于有关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来说,必须痛定思痛,拿出真正的决心和具体的举措。惟有健全举办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才能让马拉松赛回归本义,健健康康跑下去。正如跑友圈中那句朴实的话语:“平安回家,才是马拉松的终点。”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