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者|只身闯深圳,后辞掉高管,扎根青岛,石学兵:青岛是我的梦想之城!

大学毕业后,他到南方寻找工作,经过打拼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副总。后来,他又怀揣着一份创业梦想,主动放弃百万年薪,来到了青岛,要打拼一片新天地。本期“创想者”聚焦的人物是石学兵,且听听他的“追梦记”。

01、那一年

他只身跑到深圳找工作

在青岛一家孵化基地的办公室里,观海新闻记者见到了刚刚出差回来的石学兵。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2年,石学兵大学毕业后,得知有很多同学到南方闯荡,自己也决定去外面闯荡一番。“当时在我老家武汉每个月工资也就有两百多元,深圳是国内第一批改革开放的城市,机会更多一些,所以我想去试一试、闯一闯。”石学兵带着1000元钱,其中有500元是找舍友借的,他踏上了南下寻找工作的旅程。

石学兵先到了广州,找了四五天工作,当时主要是一些直销公司在找人,石学兵没有去应聘。后来,他去了中山的同学那里。每天住在10元一天的大通铺上,住了10天,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

“这些企业几乎全部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但是我刚毕业,这个恰恰是我欠缺的。”石学兵说,当时的感觉借用时下流行话就是“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

在广州和中山找工作都很不顺利,考虑到有同学在深圳,石学兵决定直奔深圳。因为带来的盘缠都已经花光了,到了深圳就和同学吃住在一起,挤在宿舍一张床上睡觉,并且向深圳的同学又借了500元钱。

石学兵花了15天时间在深圳的人才交流中心投递简历。跟其他人不同,石学兵的简历全都是手写的,书写得比较工整,这给他增分不少。期间,石学兵面试了10多家公司,其中有3家公司对他印象还算可以。其中一家是玩具厂,月薪是800元加奖金,另外一家是纺织公司,招收采购员,月薪是1500元。

“在去面试的时候,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我阴差阳错地跟自己的第一个梦想牵手了。”石学兵笑着说。

一个周五,石学兵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周六可以去复试。这是那家玩具厂打来的电话,但是在找工作那段时间里,石学兵每天都接到很多电话,他弄混了,以为是那家纺织公司打来的电话。他准备了一番后,周六早早地赶到了纺织公司。

前台工作人员告诉石学兵,当天并没有安排招聘复试。石学兵坚持说自己接到了电话,应约来参加复试的。在磨了半个小时后,前台工作人员安排他跟公司总经理见了面。对方看了看石学兵的简历后说:“你这个专业跟采购员需要的专业并不对口呀?”石学兵抱着必胜的信念,开始了自己的即兴演讲,把自己在大学里当班长,组织过很多社会活动,自己干工作很有激情等全都说了出来,结果双方聊了半个小时。

一个周后,这家纺织公司给石学兵打来电话,告诉他可以来上班,试用期是3个月,工资是每月1200元钱。

02、岁末大雪天

他步行上门解决问题

当时,石学兵主要是负责面料采购工作,公司有40多人。那段时间,石学兵说自己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几乎是单位最后一个下班的人,总是主动加班。

在工作了半年后,看到石学兵很拼命学习,技术总监特意给了他一本工具书,要求石学兵一定要仔细看。石学兵反复看了5遍,别人去打扑克时,他就在看书、学习。

2003年春节,石学兵转入了技术研发岗位,工资涨到了2000元。公司后来在苏州开了一家分公司,需要一个采购负责人,石学兵成为了这个采购负责人,工作了半年。

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公司要全国新成立四个销售办事处,石学兵主动请缨到青岛办事处,担当区域经理,底薪是800元钱+绩效。2004年,他成了青岛办事处的区域经理。当时办事处只有他一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当时,感觉青岛是个好有潜力的地方,我愿意到青岛实现自己第二个梦想。”

石学兵选择了人生地不熟的青岛,在半年时间里,石学兵没有做出业绩来,比较难的时候,甚至连吃饭都很困难,但是这些都打不倒石学兵。

他在半年时间里走访了上百家企业。其中在走访城阳区一家美国电子公司时,前后不下了10遍,最终见到了这家公司的采购经理。2004年12月31日,那一天,大雪纷飞,石学兵应约到这家电子公司,因为不好打车,他步行了半个小时,赶到了这家公司。看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石学兵,这家公司的采购经理很感动,这次会谈增进了彼此的好感。石学兵依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打动了对方,历时半年时间终于拿下了一个大单。石学兵单凭一个人的力量,PK掉了两家竞争公司,其中一家还是外企。

后来,这家电子公司成为了石学兵的铁杆客户,业务往来10多年。这次突破也给石学兵带来连锁反应,很快他又跟另外一家电子公司等谈成了业务。到2005年,石学兵的月薪已经到了上万元。这在当时的深圳,工资水平是比较高的了。

03、在青岛

让他收获更多精彩

2005年,韩国一家电子公司在烟台建立了手机面板工厂,该公司正好是石学兵公司的重要目标客户,但是这家电子公司一定有稳定的供货商,要成为新的供货商可不是那么容易。“我对公司产品很有信心,对自己也很有信心,我决定去挑战一下,证明自己。”石学兵说,他跟着对方技术人员一起去车间,现场解决问题,这种不怕吃苦的劲头再次发挥了作用,使得他在一年后拿下了千万元的大订单。他也在2006年到2008年成为总公司的金牌销售,连续3年被评为“十佳”销售精英,月薪也到了3到5万元。“在青岛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里是我的好运之地。”石学兵说。

在青岛实现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后,石学兵说自己更加喜爱青岛了,他在为企业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

石学兵说,当时在跑业务时遇到了一位青岛姑娘,对方的善解人意让他怦然心动。石学兵在青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2006年,他成为总公司的东北大区的经理,管理着山东、东北四省的销售工作,手下有30多名员工。2007年,石学兵付了首付,在李沧区买了一套房子,把根扎在了青岛。

2010年,公司上市后他成为公司的事业部副总经理,分管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片区的销售工作,统筹8个办事处的业务和四个超净清洗工厂的管理工作,年薪也到了60万元。

04、重新出发

为第三个梦想起航

石学兵一直在关注在纺织材料的发展,2007年到2008年,有一种银纱线,也就是银纤维作为功能纺织材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材料功能很多,不光是抗静电、防辐射,而且还是天然的杀菌材料。”石学兵说,在上世纪全球只有美国和德国的两家公司能生产这种纱线。在高端应用上目前中国主要依赖进口,这个纱线的每公斤的价格高达3000多元,非常昂贵。在欧美国家早已经开始将银纱线转为民用,而在中国市场近两年才刚刚起步,要是将这种技术结合中国市场特点研发出更多的民用抗菌纺织品,发展空间会更大、机会更多。

石学兵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他决定在这个领域中有所突破,为第三个梦想去努力一下。在取得了家人的同意后,他决定辞去深圳的工作,进行二次创业。

“我跟公司辞职了两三次,但是都被公司给挡了回来,但是我去意已决,公司最后只好同意了。”石学兵舍弃了近百万元的年薪,还有公司的原始股。他带着百万元来创业,他联系了科研院校,研究怎样把白银制成银纤维。前前后后,石学兵和科研团队耗费了30多公斤高纯度白银,自有百万元资金也被耗光,石学兵后来向银行申请30万元信用贷款。经过历时两年的研发,重点研发的纱线打破了国外垄断,相关性能和国外纱线没有区别,但是成本只有国外的一半。

在2017年,石学兵和研发团队获得了两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已经申报了三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若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申报准备中。

“其实,在当时选择创业项目和地点上,我有两个选项,一个是在苏州和一帮多年知根知底的朋友继续做原来熟悉、成熟的防静电、净化行业,资源和客户是现成的,投资小见效快。一个是在苏州或者青岛做前景更为广阔的民用银系纱线产品,投资大,研发周期长市场机会多的新型朝阳行业。”石学兵说,在他徘徊选择的时候,他一直关注苏州和青岛两地政府部门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

2018年,石学兵注意到青岛市全面学习深圳市,大力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更加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大力帮扶创新型小微企业。政府的整个服务重心的转变,让石学兵看到了青岛的无限活力,看到了创业的希望,最后他决定决定在青岛注册公司,将自己前期投入研发银系抗菌纺织品技术带到了青岛,于是在2018年底在崂山区注册了青岛银原素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05、感受

青岛是我圆梦的地方

石学兵在青岛成立公司后,立志于在民用产业实现银纤维纱线的全面推广应用。随后,公司又研发出了银纤维袜子、内衣、内裤、毛巾、浴巾、T恤衫等30多种产品。

2019年,石学兵的抗菌银纤维产品陆续上市,国内一些一线大品牌公司与石学兵的公司签订了原材料供应协议。2020年,石学兵的公司又开发出银纤维口罩等新产品,并且借助电商等平台实现快速销售。

“青岛是我的福地,在这里我寻觅到爱情,青岛是我的梦想之城,在这里,我成功创业。我们还将推动这些功能纱线的下游应用,造福国人。”石学兵说,深圳是他实现第一个梦想的地方,青岛是自己实现第二个梦想的地方,在这里自己实现了梦想,相信自己的第三个梦想也会在青岛实现。(青报全媒体记者 陈勇 通讯员 王兴)

责任编辑:陈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