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两周,家长怎么做?经验丰富老师开出“心理处方”

距离中考还有两个周的时间,高考时间更紧,从备考的角度讲,考生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考生或多或少会发生心理波动和学习状态的变化,也有个别考生会出现极端情况。受到大考竞争气氛和孩子的情绪影响,部分家长可能显得焦虑和茫然,甚至会有一些不当的言行,干扰了孩子的正常应考心态。

有丰富送考经验的平度一中原副校长孙仁强给考生家长开出“心理处方”。

分析紧张情绪成因

首先要了解孩子紧张、焦虑甚至懈怠的心理是怎么来的。根据孙仁强多年的执教经验分析,学生的考前心态异常,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担心或者预感甚至确定自己复习不完了;二:担心考试发挥失常;三:纠结今年考不好怎么办;四:长期高压状态下,突然出现高原期,感觉学不进去甚至什么都不会了;五:家长给孩子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所有人都复习不完 

最后两周,休息和心态最重要,做再多的题、背再多的知识点,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成绩了;真正应考能力的培养在平时。考生以为没做的题目和没有巩固好的知识模块,考场上大概率是考不到的;更何况中考高考试题是不出现“偏题”“怪题”的。尤其是高考,试卷的开放性越来越强,绝大多数科目,即便让考生把教材全带进考场、开卷考试,也几乎用不上。再说,这种没有复习完、没有复习好的感觉,几乎每个考生都有。所以告诉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心态、吃好睡好,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超常发挥是完全可能的。 

减法式复习抓重点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用科学方法进行考前复习。要让考生既避免焦虑和懈怠,又保持适度紧张和良好的应考状态。

“减法式”复习,也就是有选择地复习。那些新题型和难度较大的题目就不要去研究了,那些还没有复习到的模块就不要去涉猎了;回过头来把自己可以或可能搞得更清楚、更深刻、更系统的部分,复习得更充分些即可。比如有刚刚栽下的10棵树,需要浇水,每棵树需要浇整整一桶水才能成活;现在只给你8桶水,最理想状态下,你能浇活几棵树?答案是8棵:如果企图把这8桶水均匀地去浇10棵树,这10棵树会都死掉,因而必须放弃2棵树。

目录复习建立体系

快速复习法,即“目录复习法”。考生看着教材目录,回忆联想有关章节的具体内容,清楚的、明白的就过去,想不起来的就翻到对应的页码看看,并在目录上作标记——筛选出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这等于进行了一次高效自我检测。再次复习时,就只看做标记的部分就可以了。自己的习题本、错题本等,没有建立目录索引的,借机建立起来,也借助目录进行快速地自我检测式的复习。

如果考生感觉时间很充足,目录快速复习法还不“过瘾”,可以采取对重点模块和复习材料采取“页面信息提示复习法”——把页面大部分内容用纸板或书籍遮挡,只看每行末或开头的几个字符,借以回忆联想其他内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快速复习过程中,不能仅靠眼睛和大脑,要不时地动手写一写、算一算,尤其是数学,要保持适度地运算训练。

抓住老师有效提问

敢问快问法。考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复习效率就能提高,进而能通过思考产生“疑问”。有了问题就要敢问快问,因为这个时段,已经没有机会去自己钻研了。如果能“逮着”老师就先向老师问,或者用纸条递给老师让他解答。如果老师无暇顾及,就要向同学提问,向身边的关系好的同学提问。你的提问,也是给同学提供了深层思考、综合复习的机会;甚至你的提问,可能给同学提供了新的复习方向和思维方式借鉴。

六个提醒避免影响孩子

这段时间,家长要避免影响孩子。第一,不要让孩子独自回到家中复习。当孩子要求独自回到家中复习时,家长要及时寻求班主任或心理教师的帮助。考前、考中、考后,让孩子独处,是存在风险的。把孩子放在班集体内,互助学习,利己利他,是孩子最安全的心理保障。

第二,不要刻意改变家庭生活的习惯、气氛和时间节奏。有的家长为了专心照料孩子,甚至会放弃工作、请假在家专门侍奉考生。这样做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反而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加重考生压力。

第三,减少或者停止唠叨。不要再指责或抱怨孩子,也不要过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感受,更不能去“恐吓”孩子,如“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出去打工”之类的话语坚决不能说。默默关注,静静欣赏,才是家长正确的做法。

第四,拒绝迷信活动。听说有的家长能跑到曲阜,跪拜孔子;有的跑到心仪的重点高中门前去鞠躬。如果家长自己悄悄去做这些事,别让孩子知道,也就罢了,如果再拽上孩子,那就会适得其反。至于有的家长穿旗袍(旗开得胜)、让孩子穿上带“对勾”的紫裤衩,鼓励鼓励孩子,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孩子过度敏感,家长也应该作罢。

第五,不要有意引导或暗示孩子对家庭周边环境的刻意关注。有的考生家庭住处周围环境可能不安静,如远处有汽笛声,有建筑工地的机械声,附近的池塘有蛙声,楼上或隔壁有孩子的哭声等。这些声音如果平时没有对孩子造成干扰,孩子早已习以为常,家长就不要询问孩子的感受,否则孩子可能强化对这些声音的关注。当然,如果周边的噪音确实扰民效果非常明显,家长要提前通过政府部门或社区予以协调解决。

第六,家长自身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健康状态。另外必须克服杜绝可能影响家庭气氛和考生心态的不良嗜好和行为,如酗酒、赌博、深夜不归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