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学无止境。在阅读方面,深圳的“称号”太多。阅读之城、图书馆之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一个个明晃晃的招牌,总让我觉得不去书海里徜徉一下,就好像亏了一样。
走向深圳图书馆,它的侧面像一本打开的册子,一整面玻璃幕墙波浪一般延展而去,仿佛期待人们去拂动它的书页;正面又棱角分明,似乎展现着自己坚定的性格与一点小倔强。图书馆与音乐厅隔路相望,又在道路上方架起宽阔的连通平台,共同赋予了这栋建筑浓厚的“文艺范儿”。
图书馆与音乐厅相连。
可能来的时间不巧,图书馆门口排起了等待入场的队伍,在馆人数已经饱和,出一个才能进一个。踌躇间,忽然看到旁边有个“南书房”,赶紧移步其中。这是图书馆的一个独立阅读空间,面积不大,座位约有百八十个,里边的摆设和名字一样简单,却又透露出淡淡的风雅。书房门口的活动表单吸引了我的注意,这里除了可以借书看书,还是图书馆重要的活动地点之一。整个5月份,这里办了10场“深读沙龙”“南书房夜话”等主题活动,邀请名家来与读者面对面。
南书房的活动安排。
从南书房出来,图书馆门前已经不再排队。在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后,工作人员提醒我刷虚拟读者证。没做足功课的我立即紧张起来,“没有读者证不能进馆吗?”“扫一下这个码就可以办。”我立刻掏出手机扫码,输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再来个自拍……成功。整个办证过程可能不超过20秒,甚至没有耽误下一个人入馆。
不断有读者到自助借还书机处办理借书。
步入图书馆,“白银树”造型的柱子撑起了整个大厅,从1楼到5楼架起了一个通透的空间,自然光透过玻璃幕墙,将各层的阅读区全部包裹其中,无比舒适。洒下的阳光,撑起的阳伞,舒服的沙发……我所幻想过的阅读环境,这里竟然都有。享受阅读,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匆匆出行,时间不允许流连,好在“拿走”这些书方便极了。把书往自动借还机上一放,再按下几个借阅密码,就可以免费兜着走了。
玻璃幕墙边的阅读区域。
借书、读书,我曾认为的图书馆全部功能,却仅仅是这里的冰山一角。在深圳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区承载着众多的活动和特殊的职能,每走过一个楼层,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一楼读报阅刊,二三楼图书阅览,四楼的创客空间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培训授课、自由交流的专属区域,五楼设有音乐坊,可以在读书之余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图书馆内设有专门的”创客空间“。
培训、讲座、沙龙等等,深圳图书馆每天都会有5-10项活动供市民免费选择。在我们探索“互联网+”的虚实结合时,这里已经用“图书馆+”的形式成功将人们带进书海之中。它在公共机构、社会团体、市民大众间架起了桥梁纽带,联合各方力量努力推动全民阅读行稳致远。
图书馆只是“阅读之城”的缩影,深圳全民阅读之路当然不是一馆之功。回首过往,从2000年创办读书月起,深圳已经在推广阅读的道路上持续奋进了21年。2010年制订《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出台全国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同年推出《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6—2020)》……
离开图书馆,路边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前围满了人,或朋友相伴,或父母带娃,借书还书,都已习以为常。这座城的书香氛围,不断催促着市民翻开书籍,让人有种不阅读就“不合群”的感觉,令人叹服。可深圳还说“不够”,一部《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前围着许多读者。
抬头是莲花山,回望是市政府。原来,这里才是城市的“C位”。(青岛市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 赵哲龙)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