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日讯 当今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名词已逐渐成为讨论卫生系统未来发展绕不开的概念,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健康医疗记录等数字化应用也逐步普遍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数字医疗创新在保障危机下的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展现了巨大价值。
如何进一步发展数字医疗?如何推动相关标准规范化?需要建设哪些配套基础设施?国家和市场在推动数字医疗创新应用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围绕这些话题,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分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在线展开了交流,为健康产业描绘了数字化发展的图像。
医疗数字化的范围正在扩大,但日内瓦国际与发展研究学院全球卫生中心创始人兼主席伊洛娜·基希布施说,我们不仅要看到数字医疗的“量”,更要提升它的“质”,要挖掘、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潜力,也要规避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政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加强政府监管,把公民放在数字医疗体系的中心,保护数据隐私,避免信息滥用。“未来的医疗系统一定是以数据为驱动的,我们必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和供资渠道,为医疗数字化提供保障。”伊洛娜说。
数字技术已经将地球连成了整体,在医疗领域,数字化变革也是大势所趋。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卫生与创新司司长兼首席信息官贝尔纳多·马里亚诺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发表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数字化的“加持”,医护工作者不仅难以应对大量病例信息,更无法精准、快速预测疫情走势。
事实上,中国已经为医疗行业在更大范围内“借力”数字化打好了基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介绍,目前,我国99%以上的地区都链接了4G网络,搭建起了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医疗行业应该进一步用好这张“大网”,为更多人提供便利。“随着发展,数字医疗不仅让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也极大降低了就医成本。”闻库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