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转作风,创一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青岛日报2021年6月7日1版

转作风,创一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六月的青岛,阳光葳蕤,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热潮也像阳光一样奔涌。“不便利”“不协调”的市政围栏被拆除,农贸市场环境变样,老旧小区“短板”补齐……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是目前公认的竞争力最强、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国字号”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则是对全国文明城市的全新升级,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荣誉更加珍贵。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勇创一流,迈向典范,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峰”,青岛当仁不让。

勇创一流,迈向典范,要处理好“颜值”与“品质”的关系,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吸引力。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是青岛更好担负国家重大战略使命的必然抉择。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调度会后,各区市迅速行动,针对脏乱差、停车难、私搭乱建、配套老旧等“城市顽疾”,对症施药。

然而,“颜值”仅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一个考量。当下,文明城市的衡量维度和发展取向已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全面推进。近年来,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市上下持续推动的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国际时尚城建设等15个攻势,让我市城市面貌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城市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提能造峰,向目标纵深挺进,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城市“品质”,是青岛迈向典范必须破解的难题。

勇创一流,迈向典范,要处理好“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关系,实现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和机制。

在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调度会上,“关键少数”的主导作用被突出。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指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要沉下去、靠上抓、带好头,深入查摆在创城工作中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把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的重要突破口,以作风的转变提升带动创城工作上水平。放眼望去,各区市的“关键少数”动起来了,机关党员干部下沉街道组成“一线工作组”,把打造洁净文明城市落在实处;创城任务分解到“责任区”,区级负责人的领导责任被一一压实;“绝大多数”带起来了,上下同欲,蔚然成风。

事实证明,新形势下的文明城市创建,“政府独奏”行不通。激发广大市民的主体意识,把“政府独奏”变成“全民合奏”,是青岛迈向典范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实,从本质来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就是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的过程。当下,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一样火热的是党史学习教育,各区市应将创城工作与之有机结合,聚焦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群众看到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勇创一流,迈向典范,要处理好“巩固”与“创新”的关系,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创建的方式方法,让文明城市创建常建常新。

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青岛已经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青岛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巩固、提升既有创建经验,主动学习借鉴、适应变化,因势利导,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在提能造峰的“大行军”中走在前列。

青岛要用足用好民意畅达平台,如“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曝光台”“回音壁”等主流媒体栏目,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更多人广泛参与到城市治理,为青岛的发展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要进一步提升数字青岛建设水平,依托城市云脑,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社区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当下,面对这场城市文明的攻坚战,各大城市都已立下“军令状”,使出“必杀技”,吹响冲锋号——杭州以数字赋能做强文明城市智慧支撑,打造一座最有温情的善城;苏州出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宁波发布《文明典范社区标准》……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让我们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迎接“大考”,用“猛火”加“细工”的工作方法,深化拓展、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勇创一流,夺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桂冠!(青岛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