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6月9日第8版
一周说
从电动车进电梯说开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持续涌入我们的生活,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后来者”,简单的“随动管理”是不够的,主动作为、系统施策才是正确的途径。
近年来,电动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巷尾,凭借着小巧的身形和低廉的使用成本,成为市民出行的好帮手。但电动车的普及,也给物业管理和城市运行带来了挑战,需要相关部门综合考量加以应对。我们遗憾地看到,面对电动车的迅猛发展,相关部门反应滞后,动作缓慢,引发了市民的吐槽。
5月中旬,观海网友Zk10/B在“直通12345”平台留言,反映李沧区福临万家一期好多住户把电动车搬进电梯带上楼,存安全隐患,请相关部门监督。李沧区浮山路街道办事处回复称,街道高度重视网友反映的问题,因目前无强制规定,主要是物业社区加强劝阻。如此答复让反映问题的网友很不买账。该网友坦言,自己反映问题是希望“解决问题”,没承想部门却急着“撇清责任”。
电动车进电梯的安全隐患却人所共知。近日,成都、合肥等地相继发生电动车、电动车蓄电池在电梯内起火、爆燃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车主借用电梯推车上楼现象在我市也较常见,让市民心存担忧。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保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快速行动起来,研判问题,找出对策,解决问题。
据了解,为了遏制电动车进电梯行为,很多地方已经有所作为,推广电梯报警系统就是个好例子。安装该系统的电梯,一旦监控到电动车进入梯厢,就会立即发出警报,电梯随即停运,直至电动车退出电梯厢为止。该装置从根本上消除了电动车进电梯的安全隐患,值得青岛借鉴。
进电梯上楼只是电动车管理的难点之一,电动车高空扯线充电、楼道内乱停乱放等现象也时常困扰着市民生活。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和本报舆论监督热线,这些词都是市民反映的“高频词”。面对市民诟病,相关部门的回复多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管理”。这种见招拆招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事实上,电动车之所以存在诸多扰民状况,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区域规划建设无法与市民生活新变化相匹配。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动车的停放、充电需求在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之初尚未显现、无法预料。当电动车大举进入市民生活、矛盾愈发凸显时,也无相关措施进行规范,导致了目前“无强制规定”下的“无计可施”之尴尬。
破解问题,既要“开源”,又要“节流”。一方面,面对电动车管理的难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加强电动车集中停放及充电公共设施的配备。在有条件的住宅小区、楼院,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及充电场所。在建和未建小区,也应尽可能将此类公共设施配套纳入规划中。另一方面,还要从制度上强力保障,出台相关政策,制止电动车进电梯上楼、高空扯线充电、在楼道乱停乱放等行为,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
电动车管理仅仅是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挤入”市民生活的新事物越来越多,从快递柜到新能源汽车,再到老楼安装电梯,在满足市民新需求的同时,它们的出现也影响了城市原有的空间和秩序。面对这些新事物,需要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寻找更为丰富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市民的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