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话题 | 如何轻松跨过公共事务“第一关”



青岛日报2021年6月9日第9版


城市“微更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社区公共事项需要居民表决,但由于众口难调,这一进程并不顺利——

如何轻松跨过公共事务“第一关”  



■在太平角六路附近,经过艰难的意见征集,一台加装电梯终于安装完成。

■伏龙路周边很多老房亟待维修,但居民在申请房屋维修基金的意见征集过程中困难重重。


近年来,诸如房屋维修资金使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公共事项若要顺利推进,都需要跨过居民意见征集的“第一关”。伴随着城市“微更新”时代的到来,社区意见征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居民的生活中。然而,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第一关”走得并不顺畅,如何有效跨过“意见征集关”,对事关百姓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能否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现状

为签字居民“跑断腿”

公共事项征集意见难

为了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维修屋顶,家住市南区西部老城一开放小区的段女士已经忙活了两个多月,至今仍没有下文。

段女士的房子建于1993年,在一幢七层建筑的顶楼。由于建成时间较长,近年来,降雨稍大屋顶就会渗漏。“今年降雨比较多,我家漏得格外厉害,不仅自家的屋顶漏,楼道的屋顶也漏。一场雨过后,房门内外的地板都是湿的。顶楼的屋顶属于公共部位,我想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维修屋顶,没想到却是困难重重。”段女士告诉记者,她先联系了社区,社区给了她一张签字表,让她找全楼2/3以上的居民签字,且表示“同意”的居民要占到签字居民的半数以上后,才可以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

“全楼上下近30户居民,平日的交集很少,想收集到足够的签字并不容易。段女士说,她挨家挨户拜访,却碰了一鼻子灰。有的房子空着,找不到房主;有的房子租出去了,房东不管;有人觉着顶楼漏雨和自己没关系,不同意签字;有人压根儿不知道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事情。几天过去了,段女士仅仅拿到了三个“同意”,远远未达标准。

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又寻求社区的帮助。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同意为其牵头组织楼座居民签字,但一个多月过去了,进展也不顺利。“最近,我隔三岔五地打电话到社区,询问签字推进情况。社区工作人员每次都说‘同意’比例不够,让我再等等。眼瞅就要进入汛期了,这屋顶到底什么时候能修啊?”段女士有些焦急。

■房屋漏雨让市民苦不堪言。

■房屋专项维修资金被称为房子的“养老金”。


段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因为跨不过“意见征集关”,我市许多公共事项的推进都不尽人意。以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为例,截至4月底,我市房屋专项资金的使用率仅为2.4‰,由于无法征得足够的“同意”,超过九成的居民在维修房屋时,只能选择自费维修方式。

同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在我市的开展情况也不理想,截至4月中旬,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仅有400余部,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加装数量明显偏少。

探因

缺乏成熟沟通机制

社区街道授权不足

社区公共事项意见征集为何难以达成共识?

市物业服务保障中心曾就此进行过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小区缺乏成熟有效的沟通机制,业主沟通渠道不畅是影响社区公共事项意见征集的首要原因。

“意见征集能否高效通过只是表象,其背后反映的问题是,居民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成熟有效的意见沟通途径。”市物业服务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调研发现,在有业委会的小区和居民较为稳定的房改房小区中,居民彼此较为熟悉,有着顺畅的意见沟通渠道,大家经常就一些事项进行意见交流,能够实现互信互惠。面临房屋公共部位维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样的事情时,意见征集的通过率相对较高。而在没有业委会的小区,或是人员变动较大的老小区,居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途径,平日里很少交流,一旦面临需要统一意见的问题时,往往难以在短时间达成共识。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很多小区在公共事务征集过程中,相关利害人如果无法达成一致,而又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这一“困局”就难免陷于“无解”状态。长期参与社区“微更新”的企业负责人蒋先生告诉记者,在意见征集的过程中,业主一旦发生意见相左、利益冲突、矛盾难以调和时,亟须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介入。而社区和街道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权限、责任和态度,都将直接影响意见征集效果。

“根据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流程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办法,社区和街道本应积极参与相关工作,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政策内容不具体、不完善,对社区和街道办事处没有明确授权,可操作性较低,部分社区和街道便以居民自治为由,将自身置于意见征集之外,不愿积极推动,这也使很多意见征集功亏一篑。”蒋先生说。

此外,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部分业主对公共事务参与热情不高等,也是影响社区公共事项意见征集的重要原因。

解题

推出线上表决系统

搭建民主议事平台

北京大成(青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文涛长期关注社区治理工作。他认为,随着城市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昔日的“大拆大建”会逐步减少,“微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在这一趋势中,社区意见征集活动会越来越多出现。

“在‘大拆大建’中,政府和企业是主导,业主是被动参与的,在‘微更新’中,业主则处于主导地位。如果业主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会直接影响许多事项的推进,影响整个社区的发展。”王文涛表示,顺应这一趋势,青岛应在小区推行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提高业主交流意见的效率,促进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小区业主自身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有关部门则要提供制度性保障和技术支持。“当前,受房屋出租和空置的影响,部分业主不在本小区居住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引发了表决难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外地一些城市探索建立了线上表决系统,可以远程就公共事项进行表决,极大地提高了表决通过率。希望青岛可以借鉴这一做法。”王文涛表示。

就如何发挥好社区和街道作用,提高公众意见征集率,蒋先生认为,这既需要社区和街道扭转观念、主动作为,也需要有关部门对一些现行政策法规进行修订,明确社区和街道和职权和义务,使社区和街道参与意见征集时更有底气。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见征集,杭州市在一些街道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党代表、业主代表、业委会代表组成的“邻里汇”临时党支部,搭建民主议事平台,有效化解矛盾、促成意见统一。

“针对部分业主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还应该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意见征集环节,提高征集通过率。此外,政府还须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消除社区公共事务意见征集中的各种桎梏。”蒋先生表示。据悉,为了免除不愿参与意见征集居民的后顾之忧,杭州市通过“搭建平台+参保”“公约管理+参保”“业主自治+参保”等形式,率先推出全国首台加装电梯购买“15+2”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模式,为电梯加装后未来17年的维保、人身意外等问题上了一道“保险”,有效推进了意见征集进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