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9日讯 “星期三问城管”之即墨区专场上线,本次活动聚焦“即墨区城市管理”工作。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永健、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主席陈天桥、即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管干部梁宗海作为上线嘉宾,走进12319热线话务大厅,围绕即墨区城区河道、排水、市政道路、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问题,与市民朋友进行互动交流。
当天上午9时至11时,12319热线共接听市民反映即墨区城市管理和执法相关问题22件,主要涉及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护、违法建设查处、市容环卫执法等方面,其中,嘉宾席共受理问题19件。对上述市民诉求,市城市管理局已第一时间通过12319热线系统、数字城管系统下发即墨区城市管理部门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落实处置,后期将继续跟踪落实办理情况。对已有办理意见并反馈的问题,12319热线将及时安排回访,对回访不满意或市民认为实际情况与反馈不一致的问题,将发送行业管理部门进行督办。
针对市民反馈“石林三路与鹤山路交汇处路口南侧路西有建筑垃圾撒漏污染路面”问题,孙永健副局长答复“立即处理”后,马上要求身边工作人员:“通知安全科郭雷带人现场调查垃圾来源,予以查处;通知环卫中心立即前往清扫。”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针对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接线嘉宾表示,能立即解决的绝不拖延,对一些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也逐一进行了解答并给出了解决时限。
在线上活动进行的同时,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组织记者赴现场实地探访即墨区城区河道环境治理、市政道路建设、社区垃圾分类、道路精细化管理等工作。
11处路口“微更新”,打通城市路网微循环
在淮涉河二路与石林三路交叉口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拓宽路面。仅有双向4车道石林三路往南对接的天山一路是双向8车道。“天山一路到了这里路面突然变窄,极易出现拥堵现象。”即墨区市政和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玉忠介绍,改造工程将石林三路与天山一路对接处拓宽为双向8车道,同时取消路口西侧导流岛,通行能力将提高20%。
据高玉忠介绍,2021年,即墨区计划实施城区市政工程42项,总投资约20.2亿元,目前已开工33项。其中即墨城区道路交叉口改造提升工程投资600万元,主要通过路口渠化改造、导流岛改造、交通组织优化等3种模式对鹤山路、石林一路、石林三路等11处路口分类实施改造。通过对拥堵路口进行“微更新”,打通城市路网微循环,畅通居民出行环境。
“体制+模式”创新,提升河道大环境
“经过治理的河道,真正成为了贯穿城区的生态走廊。”每天到墨河西岸小游园晨练的市民栾先生指着眼前的景色赞不绝口。“三分建,七分管。你看,水面上连一点垃圾都找不到”。
即墨区住建局排水和河道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春霞介绍,城区“两河”治理基本完工后,同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施了“三支队伍、两套制度、一个平台”管理模式。“三支队伍”包括管理队伍——组建成立排水与河道管理服务中心、管护队伍——引入城区主河道水面及沿线专业化管护公司、执法队伍——组建城建执法中队。“两套制度”,即河道管理办法和对企业的考核办法。“一个平台”是依托已经建成的河道智慧管理平台,将所有与河道相关的数据接入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化、监管可视化、责任网格化。“连河道哪个断面的流量大小、水质指数都一目了然。”张春霞说。
示范引领,推进垃圾分类实现新突破
在潮海街道信特景苑小区物管会议室,记者看到,一场有关垃圾分类的座谈会正在进行。参与的居民和物业及社区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信特景苑就是示范小区。”现场参加座谈的即墨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王小雨介绍,今年以来,即墨区建立“工作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推进工作机制,以建设5个示范片区、12个示范小区、10个示范单位为引领,持续推进“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目前已完成35个示范小区、246处标准四分类桶点建设,完成783处撤桶并点。“你看,信特景苑不但常态化志愿驻桶指导、入户宣传等,还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使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三管合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5克!符合标准!”在即墨区营流路蓝鳌路至墨水河桥段记者看到,即墨区环卫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道路“以克论净”执行情况。
即墨区环卫中心副经理赵谦和介绍,即墨区环卫工作原为街道属地化管理,问题比较突出。2012年成立即墨区环卫中心实施统管,并将统管范围逐步扩大到目前的187条街道,城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2015年开始,我区探讨将道路红线以内的环卫、市政、绿化等整合,统一由区环卫中心负责。”赵谦和介绍,“哪里路面破损、井盖缺失、树木受损,甚至路灯不亮,路段的环卫工人都会实时上报,中心在第一时间安排处置,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通讯员 刘元平)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