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读书|丘成桐:数学比诗章还要华美动人,可以富国强兵、安邦定国

北大“学神”韦东奕因为一次偶然的采访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其堪称传奇的数学竞赛成绩,以及朴素低调的行为举止令人惊呼与崇拜,有关国内“数学大神”的各种传奇又被频频提起。不过与网络上的喧嚣不同,每一位举世瞩目的数学家都有着丰盈而独特的经历,比如“数学皇帝”丘成桐。近日,《丘成桐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8岁,学业成绩平平;14岁,立志支撑家庭并且投身学术;20岁,远渡重洋求学;22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7岁,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震动世界;30岁,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33岁,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也是全球目前唯一一位包揽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四大科学奖的科学家;38岁,接受哈佛大学的第三次邀请成为哈佛教授。被《纽约时报》盛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又励志,而这部丘成桐唯一自传,讲述的正是他由中国乡村的清苦少年成长为世界顶级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并非天才而是相信坚持的力量

一个科学巨人之所以能够站在高峰之巅,一定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漫长而艰难的攀登。“有人说我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会展示出惊人的坚毅,我相信这部分应继承自母亲。就算在最艰难的岁月之中,她仍然激励我努力读书。”丘成桐在书中深情回顾了家庭给予自己的支持,并谈到对“天才”的看法:“我其实并不喜欢‘天才’这一说法。我所相信的,乃是坚持的力量;人生最大的荣耀,乃是屡败屡战。 ”

虽然青年时离开了故土,但丘成桐几十年来依然深深地眷恋着祖国,持久地关心着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仍在继续进行着大量繁杂艰深的研究工作,坚韧、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取得新成就。尤其令人尊敬的是,他发起了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多项科学竞赛,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高校主持和创立数学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培养新一代人才。《丘成桐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中还特别收入了丘成桐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成立典礼上的讲话。

丘成桐在书中表明心迹:“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良好的科技。 21世纪应当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我要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成为领导世界的国家! ”

数学架起人文和自然的桥梁

丘成桐认为,数学拥有神奇的力量,对那些懂得驾驭它的人来说,数学能打破距离、语言、文化的隔膜,把人们拉在一起,交流知识。 “对我来说,数学赋予我的,是一本让我在世界各处随意走动的护照,同时也是探索这个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 ”

在丘成桐看来,数学家像文学家一样天马行空,数学可以说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桥梁。他谈及,自小随父亲遍读中国古典文史典籍,一生受惠。少年最喜爱的《红楼梦》的结构,影响了他对数学的看法。书中情节千丝万缕,角色层出不穷,要花时间和眼力,才能把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形成整体。他看待数学,尤其是几何分析也是这样。在他看来,数学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乍一看毫无关系,但当站得足够远再看,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一棵大树的各个部分。好的数学也应该同《红楼梦》一般,揭示普罗众生的问题,触及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这样才能够深入,才能够传世。

在丘成桐眼中,“数学家盼望的不是万两黄金,也不是千秋霸业”,数学家追求的是永恒的真理,热爱的是理论和方程。数学比诗章还要华美动人,可以富国强兵,可以安邦定国。虽然世界上可以理解“卡拉比—丘流形”的人屈指可数,但这部《丘成桐自传:我的几何人生》,则让我们每个人得以发现人生的形状,汲取坚持的力量,触及人类智慧可能性的最远边界,向永恒的真理再走近一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