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文化自信:烟台凝聚奔腾向前磅礴力量

蓬莱阁景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还是那个海风萧萧、烟雨蒙蒙的时节,屹立千年的蓬莱阁又走过一年。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登上蓬莱阁主阁,远眺黄渤海分界线,俯瞰蓬莱水城,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察看水城炮台和古代舰船入海口,听取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等历史介绍。

“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

“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

这份温暖的关怀,深切的寄望,激励着全市上下不断深挖历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社会沃土和百姓内心,激荡起城市发展的磅礴力量。

深入挖掘

让传统文化滋润心田

端午时节,漫步蓬莱阁,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千年的沧海桑田。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不仅因其自身蕴涵着丰富历史、艺术、科学信息,更因其对于历史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蓬莱阁古建筑群里不仅有八仙文化,还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淀。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仙风海韵,追忆秦皇汉武的寻仙足迹,还可以徜徉于古典园林,了解蓬莱古城的沧桑历史。

“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蓬莱阁加大了各大单体的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让古阁经历风雨洗礼而愈加坚强。

“古建筑群中的蓬莱阁主阁、天后宫、吕祖殿、弥陀寺等六大单体及附属建筑的整体彩绘修缮工程已全部结束,我们又陆续启动了主阁外檐柱础保护维修、丹崖山岩体加固等重大工程,更好地发挥蓬莱阁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进文物永续利用。”蓬莱阁景区管理处党工委委员邢光杰说。

让文物“活”起来,才能彰显时代价值。

在做好文物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蓬莱阁还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丰富旅游资源,优化研学线路,蓬莱阁景区先后设计开发《传仙境神韵》《中国传统船舶科学探究》《小小军械师》《英雄号角》《水中先锋》《海港荣耀》《蓬莱民俗》等七大研学课程,并通过开展“军事主题”“传统民俗”亲子活动,打造出有韵味、有内涵、有深度的研学旅行新地标,将蓬莱阁景区特有的精武文化、海洋文化、丝路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借船出海”,更让景区历史文化、文物资源走出烟台、走向世界。截至目前,蓬莱阁制作了5部文物专题片,先后与央视《百家讲坛》《国宝档案》《探秘海上丝绸之路》《记住乡愁》等栏目合作,推出蓬莱阁文物专题片,让景区的文化、文物资源“走出去”,在传承和发展中彰显独特魅力。此外,蓬莱阁景区还整理出版了历史文化名楼《词曲卷》《传说故事卷》《第六届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戚继光研究》第九辑等书籍,进一步激活优秀文化创造力。

不仅在蓬莱,放眼全市,一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路径逐渐清晰——

烟台市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意见,实施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建立“市、县、镇、村和单位四级责任、五级保护”的文物保护体系。过去一年里,就有277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一建档立卡、“四有”全面落实到位,2个案例入选“2020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探索文物整体保护、连片利用的“烟台模式”。聚焦芝罘仙境项目,专班、专人、专家全时跟进,统筹编制朝阳街、奇山所2个文物保护规划,按照超前谋划、考古先行、跟进研究的思路,对全部88栋文物建筑逐一确定修缮方案并组织实施。朝阳街主街和所城里十字大街的开街运营,实现了文物保护与项目利用“双赢”。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会场活动在烟台举行,展现了文化遗产守护传承的“烟台范本”。2020年有20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烟台剪纸群体性保护模式”获评省政府文化创新奖,3个案例(个人)入选年度非遗保护示范名单……

眼下,加大保护传承力度,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滋润更多人的心田。

赓续传承

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戚继光是从蓬莱走出去的民族英雄,他17岁承袭父职、投身军旅,南荡倭寇、北御鞑靼,百战百胜、功勋卓著……”端午节前夕,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烟台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培训班、济宁市梁山县农村干部培训班先后走进蓬莱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走近这位民族英雄,了解他的故事,总结他的精神,感受他的初心。

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自2019年6月13日开馆以来,戚继光纪念馆累计接待党性教育培训班670批、3万多人次。2020年5月,获得山东省陈列展览最高奖——“十大精品奖”,同年,先后入选“全国百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坐标。

那些战火硝烟中挺立不屈的灵魂、干事创业中实干兴邦的模范、改革发展中敢闯敢拼的典型,无一不是增进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食粮。近年来,烟台市全力推进党性教育基地软硬件建设,加速转型升级,让红色精神始终绽放时代光芒。

老教学区不断焕发新活力。去年,烟台市实施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展陈升级工程,修改展陈立面150多张,完成《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流泪的红烛》《飞跃烟台》等演绎调整,编纂《胶东百年——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展陈概要》,打造陈列馆建设纪实专题展览“化腐朽为神奇”;指导市直有关部门、相关区市,完成胶东革命纪念馆、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地雷战纪念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10余处展馆深化提升。

新教学点紧扣时代脉搏。烟台市挖掘独有的教育资源,打造特色各异的新教学点,将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现实题材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推进烟台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组织生活、党性教育、党员服务、党务实训、智慧党建“五位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打造全国首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性教育专题展览,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全面再现烟台市波澜壮阔的抗疫历程,展示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开展特色教学点集群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点,新建老海岛精神陈列馆、战场泊“三同”教育基地、艾崮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艾山八路兵器厂陈列馆等场馆10余处,作为市、区两级教学培训阵地的有效补充。

5月19日上午,在蓬长客港集团蓬莱港区,一艘弘扬蓬长地区革命英烈精神的红船“南湖号”缓缓启航。船员们身穿红军服,手拿五星红旗,开启了一次特别的研学之旅。“沿着‘红色记忆长廊’一路走来,从百年党史中的23个时间节点,到烟台、蓬莱、长岛党组织的诞生,我不由自主想到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起航时的峥嵘岁月。愿我们不忘初心再出发。”一位年轻游客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趟旅行的感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我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全面覆盖、为民办实事贯穿全程。在一堂堂生动的党史课上,在一次次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在一遍遍聆听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中,信念更加坚定。

历史并未远去,荣光还在书写。此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烟台正在红色精神的传承中凝聚力量,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提振精神

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5月30日晚上,在烟台大剧院,大型吕剧文艺党课《社区书记》再一次上演,容纳1200余人的剧院座无虚席。《社区书记》以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为原型,生动讲述了她扎根社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故事。“就在身边的榜样,更加亲切,也更加动人。”观看演出后,市民林潍告诉记者。

文化是有生命的,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是有力量的,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年来,烟台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精神“食粮”更丰富。一系列富有胶东历史精神文化内涵、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艺术,充实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烟台市创新实施“双演”创演机制和“我们的节日·4+N”舞台演出机制,围绕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现实主题,创排了3000余件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新创《戚继光》《长岛情》《社区书记》等十余部精品剧目,积极推动优秀艺术剧目走出去;加强对齐鲁优秀文化和儒家等学说思想的研究阐释,申办《红色胶东》刊号,恢复《胶东文学》刊号,编印《胶东红色文化丛书》《文献里的烟台》等系列图书。

文化生活更多彩。去年一年,烟台市建成图书馆总分馆203个,提升农家(社区)书屋4400多家,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图书驿站百余家。组织近百家艺术培训机构,开展40个门类培训、惠及市民9.6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健全群众文化活动多元供给服务机制,抓好“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准、更便捷地服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

文化惠民更扎实。深化实施“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工程、“百馆千村、千人千居”结对子种文化工程。截至目前,结成帮扶对子5000余支,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万余人次……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一点一滴累积起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回望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进发。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文化中凝聚力量的烟台,必将无愧今天的荣光,不负明天的梦想!(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张洁 通讯员 高林 黄海丽 曲筱宇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