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读书|王充闾散文集《永不消逝的身影》勾勒人物群像


王充闾,散文家、学者。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出版散文随笔、诗词、学术著作七十余部,有《充闾文集》二十卷。散文集《春宽梦窄》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一生爱好是天然》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国粹:人文传承书》入选2017年度 “中国好书”。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等文字。

王充闾为当代散文大家,与余秋雨并称“南余北王”,新作《永不消逝的身影》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他打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脉络,在历史与文化的溯源中勾勒出了最能代表民族心灵与气质的人物群像。

书中四十四篇散文,分别讲述了四十四个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万世师表、诗坛圣哲、士林翘楚、人中麟凤、女界英豪,亦有学者教授、他乡游子、退休技师、爱母慈嫂、年少玩伴……他们既为个体,践行着个人的坚守与信念;又为中华民族之一员,继承与延续着中国人的性格与精神特质。他们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却又担起时代的重任,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后成为历史的主角,民族的脊梁。

王充闾的创作在当代散文写作中别具特色。他的大散文不仅关注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审美趣味表达、精神修为之外,更追求文章所能达到的历史、情感深度。早年《沧桑无语》《春宽梦窄》等文集中,他以审美的姿态与历史对话,以诗意而不失严谨的风格书写历史沧桑,阐释自己的价值判断,成为当代历史文化散文的代表。近几年的写作中,《国粹》《文脉》等作品着重中国人文传统、文化建构、心灵轨迹的探索与诠释,从文化内里上展示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变迁。 《永不消逝的身影》则汲取了他以往散文的精华,以过往历史、周身不平凡的人物为纬,以这些人的精神世界、心灵体验为经,编织出了一部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基因与性格的精神图谱。

在王充闾看来,写人就是要写人的内心活动,写人性深处的东西,加上历史审美的升华、诗性的发掘美化,散文也就实现了突破。作文不仅要“在历史里吟咏诗”,更“要从历史里创造‘诗的史’或‘史的诗’”。因此,围绕一人一事,他能不断地做出历史、哲学、美学、文化等层面的阐释解读,也能在所有的阐释中生发出独特的时代历史感悟,收获他深厚而独特的价值追求。在这背后,是他不断写作所呈现出的生命激情,也是他的文字最打动我们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王充闾先生是当代散文大家,也是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曾推出《王充闾语文课》,书中收录了王充闾先生目前被收入语文课本及阅读材料的精选文章,共计36篇。王充闾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作文时善于在诗文与史实的游走中还原历史现场,抒发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特体悟与感想。他的散文作品,尤以文化历史散文著名,他追求诗、思、史的交融互汇,提倡在对历史的创造性思考与沟通中,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提供一种丰富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参考。《永不消逝的身影》中的选文,更是处处体现着一种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与维护人文精神传承的良苦用心,也为广大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学习与阅读的经典范本。

特别关注

《谁在敲门》续写坚守与自持

人民文学奖得主、全国读者最喜欢小说奖获得者罗伟章推出长篇新作《谁在敲门》,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河小说。

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是,在人生的某个关卡,会遭遇父母亲的离世。至亲的离世往往带来不可跨越的悲伤。小说以“父亲的病”为导火索,采用定向爆破的叙事方式,将子女们的内心世界逐一炸裂,从得知父亲住院时的张皇失措,到病房陪护时的手忙脚乱,从选择放弃治疗时的迫不得已,到直面父亲去世时的追悔莫及,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兄弟姐妹间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难处,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我觉得每一个小说有每一个小说的气质,这个气质可能与题材有关,也与写作者自己当时的心境有关,作者的心境铸就一个小说的特别气质。”罗伟章认为他在创作中并不会刻意煽情或考虑迎合读者的阅读期待,“我就是想写下天地当中那种‘人的日常的’,但是又在时代洪流当中的这些人的命运。 ”继《饥饿百年》写尽“父亲”身为农民卑微坎坷、坚韧不屈的前半生后,《谁在敲门》以“父亲”的退场为切入点,“父亲”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子孙辈悉数登场成为新时代的主角,作者试图探讨大时代洗礼下每一个农民子弟的悄然改变以及他们如何在道德与欲望之间坚守与自持。

《叛逆者》作者畀愚再推新作

近日,由朱一龙、王志文、童瑶主演的谍战剧《叛逆者》开播,瞬间引起全网热议,首播收视率登顶。同时,《叛逆者》原著的作者、著名作家畀愚的另一部长篇力作《江河东流》近日也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这部作品讲述了历史的洪流中,一名旧军阀的儿子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生于军阀之家,是父亲忽视的庶子。他在家族的羽翼下生存,与母亲小心翼翼地躲过明枪暗箭,筹谋未来。他憎恶贪婪好色的父亲,却始终活在他的阴影里。最终,革命与战争改造了时代,也改造了这名年轻的爱国将领,使之摆脱了那个腐朽的特权阶层,走向光明,成为一名新中国的普通公民。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主体,切入历史、参与历史,纵观了整个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将一段近百年的历史重新构造,塑造了两代军阀和诸多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以高密度的故事情节,暗示了时代洪流的裹挟下个人命运的渺小和顽强,在作者冷静而富有文学魅力的讲述中,发出了最沉重的叹息。

畀愚在《江河东流》中,继续运用他高超的创作技巧,作品文字如电影画面般流畅灵动,故事情节精彩绵密,对人性的发掘细腻而绝妙。作为一部革命历史小说,作者没有拘泥于历史记录和材料,而是巧妙地调动组合各种素材,借助想象力,使故事虚实相生,人物个性鲜明,是一部可读性和文学性兼备的优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别致,采用双封面的形式,外封翻开,是一张由插画师手绘的《乌尤城市政略图》,高山、湖泊、街道、铁路、学校、教堂、码头、电灯公司、城隍庙、糖厂、议会大厦……精致的细节勾画,浓浓的时代风情,将畀愚笔下的“乌尤城”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