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深远海三文鱼规模化养殖收鱼成功

“深蓝一号”。 彭照军 摄


6月21日凌晨4时许,伴随着朝阳初升,全世界最远的深海渔场浮出水面,水面以下30米,15余万条三文鱼在网箱包裹的黄海冷水团中自由游弋。这就是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一号”网箱。壮观的国产深远海三文鱼收鱼行动第一次在这里展开,也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建设蓝色粮仓的号角吹响。



首批国产深远海三文鱼上岸

当天清晨5时许,马达响起,巨大的白色养殖工船驶近“深蓝一号”。“不同于传统渔业的网捕作业,我们采用吸鱼泵进行真空负压捕捞,这样能够减少鱼体因在网内碰撞摩擦造成的损伤,也让后续加工变得更加有序可控。”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祺焕说道。一直以来,“深蓝一号”的养殖探索和装备制造重任都由该公司承担。伴随着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吸鱼泵轰隆开启。几十秒的短暂空吸后,便有青黑色鱼影从管道中穿梭而至,场面壮观。从管道外的褶皱处仔细窥探,略微能分辨出三文鱼的青黑脊背和银白肚皮。进入甲板上的钢铁小屋,便能看到这座深海加工厂的全貌:清一色不锈钢设备之间,白色传送带平稳运行,作业人员站在高出地板的台面上,伴着三文鱼独有的清淡气味有序地忙碌着。

“完成初步处理的三文鱼温度一般在10℃以上,必须对它们进行快速降温。这处降温区内都是自动灌注的冰浆,在0℃左右,三文鱼在这里经过30分钟降温,温度会降至0~4℃之间,然后进行下一步工作。”顾祺焕说道。降温完毕的鱼被设备自动送至处理区,作业人员进行内脏清理,再经过冲洗血水、吸取杂质两道清洁步骤后,就来到了包装环节。包装工人将鱼用透明长袋装起,有序摆进蓝色专用保温箱,随后均匀盖上冰块后封箱,几十条三文鱼便被拖至船舷边等待送上运输船。“从一条鱼被吸鱼泵吸取至车间,到完成全流程处理工序待发,整个过程只需45分钟。”顾祺焕说道,这也意味着一条鱼的收鱼工作全部完成。“目前,整个‘深蓝一号’网箱中现存三文鱼15余万条,今天我们收鱼3000余条,成活率达到80%,平均体重超过4千克/条,品质达到了欧盟出口标准。”“此次活动是试验区项目实施以来首次规模化收鱼,也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鱼类取得了成功!”现场,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赵英民说道。


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先河

船舷边堆叠的蓝色货柜被运输船装载完毕并启航运往全国各地,第一批国产深远海三文鱼踏上了“赏味之旅”。“运输船将在10小时左右抵达西海岸新区,这意味着12个小时之内,我们的三文鱼就能从‘深蓝一号’走上新区市民的餐桌。”顾祺焕计算道,“同样,在高集成度的处理流程、冷链全覆盖加持下,最多36个小时,咱们的三文鱼就能走进全国百姓家。”一改我国三文鱼依赖进口、动辄四五天的时间跨度,国产深远海三文鱼最大限度保证了“鲜”。

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从梦想走进现实,从渔场到餐桌的时间缩短,离不开“黄海冷水团”这个天然宝库,而“深蓝一号”便是孕育三文鱼的“智能襁褓”。这座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1500吨的“巨无霸”,总投资11500万元,是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它的设计研发突破了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利用“深蓝一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与国外主产区相比,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水温适宜的前提下,预计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年产值超过一亿元。

打破传统近海业态重叠、望洋兴叹的局面,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西海岸新区海洋渔业如今走向了更深、更远,引燃了经略海洋的强力引擎。“我们的饮食需求正不断从基础走向高质、高档,市场一直在变化。此次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预示着深远海养殖的未来——通过不断上下延伸,从种苗培育到产品深加工,完善的产业链条不断被补齐,这块蛋糕会越变越大,让我们走向更深、更远、更绿。”董双林憧憬道,“海水养殖已经历了海带、对虾等5次浪潮,相信我们这次的成功,一定能为大面积养殖三文鱼打下基础,引领第6次海水养殖浪潮。”


未来规划

全面建设蓝色粮仓

2015年,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正式启动;2018年,“深蓝一号”启用,成功实现三文鱼规模化度夏;2019年1月,西海岸新区国有资本与万泽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冷水团三文鱼项目;2020年8月,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批;2021年4月,养殖工船开始改造,成为全球首艘远海作业三文鱼加工船;2021年6月,试验区项目实施以来首次规模化收鱼,成功收获第一批成品三文鱼……首次规模化收鱼行动进入尾声,而西海岸新区全面建设蓝色粮仓的脚步却刚刚开始。

三文鱼经过降温后被自动送至处理区。 李亮摄


“未来,我们将整合现有船舶运营、海工装备、苗种繁育、海洋牧场、冷链仓储等产业资源,打造以大型智能化养殖装备为基础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模式,发挥好试验区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项目专班人员说道。西海岸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的强强联合,聚焦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目标方向,以陆上、近海、远海接力养殖为基础,探索“陆基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其中,陆基产业园区拟建设苗种培育、海水驯化及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三类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采取“1+N”全新养殖模式,即“1个中央综合管理平台+N个分布式网箱”。预计到2025年,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建造海上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建成一批大型深水智能网箱,实现海上规模化养殖,打造百亿级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集群。(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通讯员 王雪 何琳 代海飞)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