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6月,是青岛捕捞野生海参的最好时节。捞海参这项工作,听起来简单,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而是需要专业的海参捕捞人员——这种人在有的地方被称作“水鬼”,在有的地方被称作“猛子”。每年的夏冬两季,他们都会带上潜水设备,下水打捞海参,这个行业也是高危高薪行业,进入海底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对于这些捞参人来说,这个夏季最忙碌的时间刚刚过去。近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竹岔岛海域的老尹家国家级海洋牧场,捞参人尹代彬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捞参经历。
下水一次要呆半小时以上
进入夏季,黄渤海温度逐渐上升,海参也在这个时候进入捕捞的旺季。一些潜水高手一次次深入海底,捕捞大量海参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入。“每年夏季5-6月和冬季11-12月是捕捞海参的最佳时节,今年海参捕捞季刚刚过去。”尹代彬告诉记者,捞海参是一门技术活,一次下水需要在水中呆30-40分钟。“最多能在水下呆一个小时,每天潜水时间大概在4-5小时。”尹代彬告诉记者,下水一次,捞参人员基本都能捞个50-60斤海参。“少的时候大概能有个20-30斤,个别也能有捕捞上百斤的时候。捞上来的鲜活海参都在20厘米以上,有的比巴掌还长,用手捏起来感觉硬邦邦的。”尹代彬说,“这些海参又大又肥,生长了五六年,一般2到3个海参的重量就能达到1斤,一名潜水员一上午可以捕捞三四百斤海参。”
曾在水下惊险逃生
潜水服、氧气管、护目镜、铅块、毛衣毛裤……海底捕捞海参的艰辛自不必说,几十斤的装备,穿戴一次就得需要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采访中,尹代彬向记者展示了之前下水时的视频。视频中,只见尹代彬一手扶着船舷,另一只手拿着网兜,嘴里含着氧气管轻轻一跃,一个猛子消失在了水下,动作十分娴熟。
尹代彬告诉记者,捞参人都是潜水高手,拥有丰富的水下作业经验。在下水之前,大家都会来回检查自己的设备,因为一旦一个小小的地方出现疏漏,就有可能给他们造成生命危险。“潜水服在水下破损、氧气不够的情况偶有发生,我自己就经历过这种情况。”
尹代彬向记者透露,潜水者在海中每下降10米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力,在水下30米捕捞海参需要承受6倍的地面大气压力,这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而且水下的地形很复杂,远超我们的想象,一些暗流涌动的地方,捕参者需要格外留神,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一旦与海底岩石发生碰撞会非常危险。
水底下的情况谁都很难预料,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心里就慌得不行”,往往会适得其反,将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尹代彬表示,自己曾遇到一次在水下没有氧气的情况,如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十分惊险。“当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着自己的意念往上浮。”关键时刻,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拯救了尹代彬,尽管意识已经渐渐模糊、身体因为缺氧和水下压力而发抖,但他仍然能够屏住呼吸、尽全力向上浮起,“向上浮的时候也得很慢很慢的,还要尽量跟周围气泡上升的速度保持一致,不然水压会使得血管爆裂。”最终,脱离危险境地的尹代彬在水面上飘了10多分钟,“晕得要命,感觉自己在一个漩涡中;还不敢睁眼,一睁眼好像自己要掉到悬崖下面一样。”
对附近海域情况已了然于胸
海参捕捞,温度是很大的挑战。夏季要忍耐大汗淋漓,冬天要适应海水刺骨,给这份工作增添了额外的艰辛。哪怕六月份,我们都得在潜水服里再穿上毛衣毛裤,冬天更是得穿好几层,但就是这样,到了海水中依然“冷到受不了”。
寒冬的海底,并不是想象中五彩缤纷的样子,尹代彬告诉记者,尤其到了12月,海底恒温大约在10℃左右,下水后,一片淡绿色,模模糊糊,寒冷、幽闭的感觉,因为水下温度低,所以有时候还会感觉胸闷、呼吸不顺畅,甚至还会冻得头疼。而尹代彬的工作,就是要在这半昏暗的环境中寻找肥美的“猎物”,这份工作其实并不容易,而且非常单调,需要很大的耐心。“每次下水,都要睁大了眼睛,慢慢在海床上摸索。”
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经验、强健的体魄都是从事海参捕捞这项高风险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经验丰富的海参捕捞者,对于这片海域必须做到“门儿清”。如何应对暗流、熟知附近海域水下地形以及对于海参习性的了解等等,这些都是捞参人在实践中的必修课。
常年下水落下一身职业病
“海参捕捞还是得靠人工,现在水下机器人捕捞海参的能力还是不够成熟。”尹代彬说,因为海参大多生活在礁石附近,机器人一旦抵达这些礁石丛生的地方,便很容易被大大小小的缝隙卡住,从而影响作业效率。
长期在水下工作的人,一般都会因为水压过大等原因有各种疾病,比如风湿病、关节炎、肺病等,毕竟他们要带着沉重的铅块,下潜到水下十几二十米的地方,所要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尹代彬的身体也因常年下水留下了一些职业病。“每年捞海参的时间就这几个月,剩余时间我也会参加一些其他的潜水或水下捕捞工作,例如捞鲍鱼、海菜等其他海鲜。这么多年,对这项工作已经习惯了,虽然很辛苦,但我还是很喜欢潜水的感觉。”尹代彬笑着说。
/ 对话 /
记者:当初为何选择从事这一职业?
尹代彬:我从小就喜欢大海,喜欢海底世界,所以就自己学游泳、学潜水,后来有这么一个机会就加入到这一行业,一干就是20年。
记者:这份工作如此辛苦,现在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人多吗?
尹代彬:可以说,这份工作的辛苦确实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现在愿意做这份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年轻人,哪怕能吃苦耐劳,也大多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
/ 延伸 /
海参最怕水温过高
据了解,位于东经120°北纬35°的老尹家国家级海洋牧场,在竹岔岛海域,海域内海水深度25米,水温常年保持在5-21℃之间,盐度千分之三十。因为常年没有风浪侵扰,海水清澈,丰富的海藻与微生物成为很多海洋生物自然生长的栖息地,给海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储备。所以这里生长的海参个大、皮厚、肉质软糯,吃起来没有腥味。
“海参最害怕的就是水下温度高,温度一高,它们活不成,容易烂在海底。”尹代彬告诉记者,海洋牧场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高温、抗台风,由于水够深,所以阳光照进来的时间短,这样海参每天就能增加4个小时左右的进食时间,而且海洋牧场里的海水四季能保持基本恒温,将海参进入夏眠的时间推迟半个月左右,最大程度上增加海参进食时间,促进海参生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