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通石川岛:
立体停车市场如何“盘活”?
●解决停车难,立体停车是业界共识,但现在立体车库很多沦为“死库”
●技术的演进被当作解题的关键;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也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SSP人工智能停车机器人。
立体车库不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该是建筑本身的一部分,是一类功能性建筑,也需要适配性设计。只有在行业内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立体车库市场才能放开“手脚”发展,而不仅仅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被强行塞进不匹配的建筑内
以立体停车技术缓解停车难问题是行业共识,但国内立体停车市场却始终不温不火。目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多数难以打破车难进难停、安全系数低、效率低等行业“痛点”,出现了不少浪费资源的“死库”现象。
现在,停车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这个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磊认为,以立体停车技术缓解停车难的路是正确的,只是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
“我们把现在的立体停车市场比作上世纪80年代的电梯市场,尚处在市场培育期。”金磊说,目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已步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市场供给端的质量在不断提升,需求端的潜力不断挖掘,行业的痛点、难点也会随之破解。
2018年青岛华通集团与日本石川岛合资成立了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华通石川岛”),成立两年多以来,他们一直在探索日本进口高端停车装备的国产化路径,将国外先进的立体停车技术引入国内。
以技术赋能立体停车产业发展,华通石川岛已开始打造在国内的样板工程,试图走出一条“盘活”立体停车市场的新路。
立体停车市场迎来技术拐点
提到机械式立体停车,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鸡肋”。开发商在小区配建的立体停车库大多落了灰尘,公共场所配建的立体车库也“无人问津”,很多立体车库建成后大多成了“半死库”或“死库”。
事实上,国内立体停车市场的发展一度畸形,时有发生的安全事故甚至让一些城市下了“封杀令”。2016年,合肥市规划局曾出台了国内第一个封杀立体车库的文件,文件相关内容规定:“合肥市所有地下停车场一律禁止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同年,商管公司淮安万达广场发布了一则关于地下车库机械停车系统拆除报废处理工程的公告,金华万达广场的地下立体车库也被拆除。同样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目前国内现有的立体停车设备80%以上是半自动的复式车库,这种车库在行业内是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金磊说,过去不少地产开发商为了达到车位配比选择这种成本较低的立体车库。
这种复式车库通常附加于建筑物地下,国内地下车库的柱心距通常在8.1米-8.4米间,根据这个柱间距设计出来的复式车库的载车板宽度通常都在2.1米以内,这样窄的间距造成立体车库小车难进、大车停不进,也是多数用户吐槽立体车库的密集点。除了停车难,半自动的复式车库还存在停车效率低、安全问题频发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行业痛点,“盘活”立体停车市场?“立体车库不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该是建筑本身的一部分,是一类功能性建筑。”金磊认为,只有在行业内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立体车库市场才能放开“手脚”发展,而不仅仅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被强行塞进不匹配的建筑内。
作为功能性建筑的立体车库在建筑设计一开始就应该被规划进去,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首先必须是这个观念的转变,立体车库也需要适配性设计。”金磊说,再好的电梯也需要预留出合适的位置,立体停车库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在行业内形成更多共识,华通石川岛经常通过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行业论坛等方式与行业各方开展交流,同时也与规划部门加强沟通,试图为立体停车市场开辟更多可能性。
在“盘活”立体停车市场这条路上,华通石川岛还是坚定的“技术派”。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立体停车技术也已经进化到了第四代,“技术的进化提升了立体车库的停车效率,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现如今立体车库应具备存取车便利、安全可靠、人工智能等功能特点,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智能自动立体车库是未来车库技术发展的主方向,立体停车技术的日臻完善是立体停车技术迎来拐点的关键因素。
日本石川岛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立体停车技术。这家公司建立了日本第一座塔式立体停车场,停车装备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始终第一。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华通石川岛引进了第四代SSP人工智能停车机器人技术,并用了两年时间进行日本立体停车技术的国产化改造、升级,为全面开拓国内市场铺好了路。
智能化赋能立体停车
华通石川岛的市场开拓尚需时日。为打破市场成见和行业藩篱,华通石川岛以打造样板工程的方式进行了市场拓展的第一步。
在青岛市市北区科技创新园,华通石川岛建设的地下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年底建成后可提供约1500个车位增量,将解决困扰周边四方实验小区等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问题。
金磊介绍,该项目就是运用SSP人工智能停车机器人技术进行建设。这个智能化立体车库将由人工智能程序规划车辆最佳存取路线。在早晚高峰,程序将选择进车和出车速度最快最优路径,其余时间则可根据业主需求规划。
存车时,司机只需将车开至车库载车板上,然后下车摁下确认键,车在安全检测后将会被自动送至指定区域;取车时,输入车牌号或者刷卡,车辆便可按最短路程被送至出口。目前,SSP-B型车库的存取速度缩短到了55秒/车,取车出库的理论时间在2分钟左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人车交换区和停车区是分开的,人不需要进入停车区找车,既安全又方便快捷。”金磊说。
产品成本是市场拓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平面自走停车库相比,SSP技术采用钢结构技术建设车库,只需要32%的楼板面积、47%的开挖体积及57%的边坡支护面积,由此节约的土建投资将基本覆盖立体车库所需的设备投资。
以在青岛投资建设一家大型商场的地下7层车库为例,传统车库土建成本较高,地下六七层车库的土建成本高达1万元/平方米,而每个车位算上公摊面积后实际建筑面积会达到35平方米到40平方米,再加上设备等成本,每个车位的建设成本将达到50万-60万元。
使用SSP技术建设立体车库一方面能够节约土建成本,同时还将节省建设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地块,节省出来的空间再利用也将覆盖一部分成本。“利用SSP技术建设一个地下七层停车场相同车位数量的立体车库,可以相对节省出将近两万平方米的空间,对商场而言,2万平方米的租金可用来平衡立体车库的设备投入。”金磊说,这样算下来,智能化立体车库的成本投入低于传统车库,而且,在一些特定的项目,还可以节约更多建设成本,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进入车辆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智能化立体车库将更有优势,这是未来停车市场的大趋势。”金磊认为,立体车库更易于车辆集中充电,无人驾驶技术则将使远距离停车成为可能,车主无需将车停在居住区,大型集中停车场建设将在无人驾驶时代兴起。
提供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
停车是城市静态交通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华通石川岛在停车装备领域的发力是华通集团构建停车产业体系的一部分。
目前,青岛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万辆。截至2019年底,青岛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125万辆,现有泊车位144万个,车辆和车位比为1:1.15,但受其他区域车辆大量涌入和车位共享率较低影响,停车位缺口超过30万个,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停车难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华通集团从技术、资本、运营、政策等多个环节入手,探索停车难问题的解决方式,华通石川岛主要负责停车装备技术开发及市场化应用,用智能技术提升城市停车资源。
未来,华通集团将进行青岛市存量停车资源的升级、盘活和增量资源建设,均衡停车资源布局,探索一个可供复制的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
华通石川岛在停车装备领域的市场化开拓进程刚刚开始,城市静态交通体系的规划发展也正式提上日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伟)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