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主题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在大中小学的课堂上、主题活动里、社会实践中,红色教育渗透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似“高大上”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之后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和活动,变得更加“接地气”,从而让“报效祖国”的意识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更清晰的路径。
实践证明,红色教育既需要充实的内容,也需要有效的形式。专家建议,尽快形成教育品牌,才能巩固成果,将碎片化的知识串成体系,常态化进行下去。
创新方法丰富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岛城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带领大中小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课堂是大中小学学习的主阵地,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市南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织了思政课“四史”教育课堂教学展播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市南区教体局推出了“我来讲党课”微党课系列展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主题,讲述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在本职岗位上为群众奉献的感人故事。
党史学习教育亲身体验才最深刻。日前,市北区教体局举行了“继承红色基因·演绎红色经典”课本剧决赛表演。《王二小》《小英雄雨来》《会说话的博物馆》……参赛作品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内涵充实,小演员们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将课本剧与红色经典相结合,学生们在演绎英雄先辈的同时,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VR等新技术手段成为有效助力。青岛二中开展了“我为建党百年献礼”系列活动,学生在3D创客空间利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智能制造技术制作天安门、鸟巢等作品;还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红色主题的VR作品,身临其境体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西海岸新区衡山路小学少年队员借助VR技术,“走进”嘉兴南湖纪念馆,沉浸式体验、学习红船精神。
今年以来,全市各大中小学校都在积极策划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青岛市大中小学党史思政课一体化大课堂——“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中小学生同台讲党史活动;市北区教体局组织中小学广泛开展以红色经典刊物和红色经典名篇、诗、词为主要篇目的诵读活动;青岛科技大学举行了“奋进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音乐会;青岛九中举行了“庆祝建党百年 传承红色精神”美术作品展;青岛六十三中党员、团员与少先队员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青岛湘潭路小学组织开展了以“童心向党共筑梦 海洋强国少年行”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秉承着教育“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理念,这些生动实践把理想信念的种子扎根在青少年的心中。
培训师资推出品牌,将学生从“讲听”阶段带到“悟行”阶段
红色主题教育更有趣了,孩子喜欢听、容易接受,这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相较于过去相对单一的“说教”模式,如今形式多样、契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教育方式更成体系,除了系统化的知识,学生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感悟、践行。
“青岛中小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做得不错,我在书城看书,发现旁边穿着校服的学生在看《资本论》,还有人在读党史类书籍。”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说,现在的红色主题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分学段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活动。以往,红色教育就是在小学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上讲,而现在红色主题教育则渗透进了各个学科当中。“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都有思政内容,有德育目标。比方说美术课上让学生画五四广场,就可以告诉学生火炬的来历,讲‘德先生赛先生’的故事。画花石楼,就可以讲解青岛近现代史。”
庆祝建党100周年,李沧区中小学生进行话剧展演。王世锋 摄
同时,教育方式也不再是单纯灌输。目前,青岛针对中小学生的红色主题教育以讲故事为主,配合社会实践,用身边的故事给学生带来切身感受。讲故事的主体有专家,有老师,有家长,也有学生。青岛九中邀请将军后代话初心,开国少将成少甫之子成健讲述了父亲戎马倥偬的一生和自己参军的经历。“让天下穷人有饭吃,活着干,死了算!誓将革命干到底!”台上,成健讲到父亲的革命誓言,激情澎湃。台下,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的震撼感动。用“剧本杀”的形式演绎红色经典,在综合实践课上用木雕、软陶等制作给党的生日礼物……时尚的承载形式提升了学生参与兴趣,在完成项目的过程里,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探索,他们会去搜集相关材料,了解党史,设计作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老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把众多红色教育资源整合,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将学生从“讲、听”阶段带到“悟、行”阶段,逐步从了解事件到掌握理论,培养唯物史观,了解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明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曹胜建议,相关部门出版教师用书时,可以对红色教育的切入点进行标注,并提供背景材料、教案等,提醒老师留意这个可以进行红色教育的机会;青岛的高校也可以发挥思政专业优势,为各学段培育师资力量;青岛的红色主题教育应尽快形成品牌,把现有的优势巩固下来,以地方课程形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固定板块。
红色教育有什么成效?孩子们说“和党更亲近了”
红色教育不容易量化,学生的感受和精神面貌可以体现教育成效。崂山育才学校有一个红色研学馆,学生们去红色教育基地旅游回来,可以把带回来的纪念品存进研学馆展示,并且可以得到一次面对全校同学演讲的机会,讲述见闻和感受。“有了这个研学馆,班里很多同学都会在旅游时特别留意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比如去上海的时候不只是玩迪士尼,还会去看一大会址。”崂山育才八年级六班的刘一诺说,通过学习党史她了解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追寻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程。“审视自己的内心,我学会正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线,去编织自己的梦想。”八年级七班的王雅萌表示,红色主题教育让她更懂得了感恩,“看到抗战电影、看到老师们在作业上的批语,我都会想到饮水思源这个词。生在和平与幸福的年代,我更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安定,努力成长。”
崂山育才学校初中部学生在校党史馆学习。韩星 摄
虽然还没接触系统的思政课,但上海路小学四年级的小陈已经对党的初心使命有所了解。学校号召大家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手工制作的礼物,他为这份礼物动了不少心思。“要送礼物先要了解过生日的人喜欢什么,老师带我们从党章里找线索,就像探案一样,很有趣。”小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为人民谋幸福”这句话,他画了一幅画,表现外来娃到青岛落户上学的喜悦。他说:“同学们作品五花八门,但都是从人民幸福的角度构思,做生日礼物的时候,感觉和党更亲近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王世锋)
青岛日报2021年6月28日14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