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避免“偏航跳车”,需要系统性补位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两天,又一起“网约车偏航,乘客跳车事件”引发热议。杭州高女士近日乘坐首汽约车时遇到司机偏航,而后选择跳车,造成左胳膊骨折及全身大面积擦伤。随后,杭州富阳区网约车事件联合调查处置组发布情况通报:因司机两次未按导航行驶,让乘客高某产生了恐慌心理。

今年3月发生的“货拉拉事件”让人记忆犹新。由于司机多次偏航行为,并拒绝乘客的停车要求,最终导致乘客跳车身亡。检察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犯罪嫌疑人,即货车司机周某春,批准逮捕。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一次次发生,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两起跳车事件的直接原因都是,偏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恐慌。只不过,在“货拉拉事件”中,货车司机的行为更恶劣,也更冷漠。当那位姓车的姑娘两次提出车辆偏航时,司机周某春起先未搭理,后用恶劣口气表露对车姑娘不满。当车姑娘两次要求停车时,周某春未予理睬。即便车姑娘起身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后,周某春仍未采取语言和行动制止,也没有紧急停车,只是轻点刹车减速并打开车辆双闪灯。所以,他被逮捕并不冤枉,也理应付出法律代价。

此次首汽约车事件中,乘客高女士说,司机事前、事后从未向自己征询、解释不按导航走的原因,并表示被司机搭讪和上下打量。而情况通报显示,根据涉事车辆录音,司机张某法和乘客高某之间就“车辆不按导航行驶”有过简短交流和分歧,但未有明显争执等异常情况。公安机关未发现张某法涉嫌刑事犯罪或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其偏航行为违反《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交通部门将依法依规对网约车司机和首汽约车平台进行处理。

跳车的高女士

面对网约车偏航,一个女孩子产生紧张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那种指责其“一言不合就跳车”的声音是恶意而又荒谬的。当然应该劝告女乘客要珍爱生命,但从高速行驶的车上跳下来有生命危险,是基本常识,不需要某些幸灾乐祸者就此秀智商。相比而言,更应该探究的是如何规制偏航以及让乘客更有安全感,而非隔岸观火让人“两害相权取其轻”。

多数情况下,网约车偏航是因为导航系统与司机经验之间的错位。在市区行驶,有的导航系统会推荐三条路线,上面标注着每一条路线需要的时间。但老司机心中可能会有更多路线。他们会用偏僻小路来避开堵车,节约时间,也帮乘客省钱。他们用经验来对导航进行修正。然而有的乘客对于这种“修正”并不了解或并不认同。而且,很多网约车平台规定,禁止司机与乘客闲谈,这进一步加大了沟通的鸿沟。

可以说,“网约车偏航,乘客跳车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缺失问题。而增加信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至少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其一,司机尽量不偏航,服从大数据调度,在陌生人社会,只有遵从这一基本的逻辑和规范,才能每天处理大量的订单,求得最大公约数。其二,非偏航不可的情况下,做好充分沟通,打车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司机做不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不称职。如果平台不能从制度上保证这一点,也是平台的失职。其三,强化提示乘客行程分享、一键报警等功能的使用,使乘客遇到疑似问题事件征兆时能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保障人身安全。

良好有序的司乘关系需要双方的文明自觉,也需要技术的加持、监管的把控。只有各项流程细节更规范,人们出行的安全感才会更足。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