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6月30日5版
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
——青岛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和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四位党员表示,将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6月28日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青岛共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4个基层党组织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6月29日举行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彰会议上,青岛1人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本报第一时间采访到这些先模人物,听他们讲述在党百年华诞之际的所思所感,许党报国、知重负重的拼搏故事,以及牢记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念。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海尔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周云杰:
创生态品牌做产业引擎 不负伟大的时代
在建党百年这一历史时刻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周云杰感到非常荣幸、非常激动,他用“感动、感激、感恩”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说,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筚路蓝缕,开创伟业。对此,周云杰深有感触,“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感动。”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党员,我感激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周云杰表示,是这个时代让海尔这样的民族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让海尔创立的生态品牌和人单合一模式走到世界舞台中央。
在周云杰看来,获此殊荣,是党和国家对全体海尔人以创新求发展的肯定。因此,他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时代,感恩忠实的用户,感恩共创的生态方。他表示,唯有持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下好先手棋、开创新局面。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周云杰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以自己的拼搏奉献投身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我不仅要传达好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还要结合海尔的创新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海尔这个创新创业的平台上,创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做产业腾飞的引擎,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海尔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周云杰
以卡奥斯赋能实体产业
近日,在世界权威品牌咨询机构BrandZ公布的2021年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百强榜中,海尔连续3年以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品牌价值提升41%,位列全球第65名。这是海尔积极推进人单合一模式,转型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成果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周云杰始终坚守“实业报国”初心,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海尔集团全体创客一起坚持以开放式创新创生态品牌,以卡奥斯赋能实体产业,打造了全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国模式改变世界产业格局作出了积极探索。
打造全球化品牌、建设品牌强国。早在创业初期,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提出,海尔要出口创牌,而不是出口创汇。自1991年进军全球市场起,海尔就坚持自主品牌。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海尔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到2020年,海尔不仅在海外销售占比达到49%,而且利润率已超过代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海外自主创牌离不开开源式创新的支撑。依托全球布局的研发体系,海尔引领中国产业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可控。目前,海尔主导和参与74项国际标准和56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中国家电行业80%的国际标准专家和国际标准提案均来自海尔。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作为最早探索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之一,海尔依托30多年的制造经验和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抓住时代机遇推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连续2年位居工信部评选的“双跨”平台首位。通过与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疫情期间,卡奥斯搭建防疫物资供需平台,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落实“六稳”和“六保”做出重要贡献。
目前,卡奥斯不仅主导了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EE、IEC)关于大规模定制的国际标准制定,更带领中国模式走出去,成为首个受邀参与欧洲联邦云建设的非欧盟企业。卡奥斯已链接企业近80万家,服务企业7万余家,在15个行业、20个国家和地区复制推广。海尔还在卡奥斯平台上搭建了创业加速器海创汇,孵化出37家瞪羚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3家上市公司,带动就业200万人次。
周云杰认为,他所做的一切得益于海尔的创业平台,得益于人单合一模式,更得益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海尔的创新创业平台上,周云杰矢志不渝做大做强实体企业,以一个党员的责任担当诠释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事业的坚定执着,书写了一名党员的先锋价值。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青岛(胶州)辣椒产业商会(协会)党委书记郭培正:
一心为百姓造福 将辣椒产业做大做强
“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心特别激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会永远信党爱党为党,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将辣椒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百姓走上致富路。”今天上午,因身体原因未能赴京参会的郭培正,在家中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后,他内心澎湃不已。
郭培正表示,他从一名小小的“卖油郎”起步,正是有幸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依托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机遇,才将企业一步步做起来。在企业发展的风雨征程中,正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送政策、送服务,接续帮扶,才给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不管是在青岛,还是在新疆、内蒙古,当看到当地百姓通过种植辣椒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时,我心里特别高兴。”郭培正说,带领更多的百姓通过辣椒产业走上致富路,是他毕生的追求。他将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做好辣椒产业和东西协作的事业,把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建立的7个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做出品牌,让百万农民增收致富。
郭培正说,这次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这是党和国家对他的认可,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他会将这份荣誉和责任传递给儿女们,让他们谨记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深耕三农,把企业搞好,把事业做好,让更多农民受益。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青岛(胶州)辣椒产业商会(协会)党委书记郭培正
带动更多人致富
他从一个小小的香油作坊做起,将其发展成以芝麻、辣椒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他开创辣椒援疆、精准扶贫新模式,先后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等七省区建立辣椒种植示范基地300万亩,100万农民受益,解决80多万人就业,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8亿元……他就是被称为“辣椒大王”的郭培正,现任青岛(胶州)辣椒产业商会(协会)党委书记。
生于1946年的郭培正,1964年光荣入伍,多次受到嘉奖。1969年退伍后,他从部队回到家乡——胶州市胶北街道前柏兰村,成为管理多种种植的第三小队队长。那时的前柏兰村条件很差,家家户户日子过得很紧巴。郭培正难过焦急的同时,也暗下决心要带领村民摆脱贫困。
1978年改革开放后,郭培正凭一辆小推车和一副大嗓门走街串巷卖香油,由于卖出的香油质量好、不掺假,童叟无欺,迅速打开市场。1986年,得知外贸部门需要大量辣椒,郭培正又抓住机会,从简单的本地收购到发展新疆、甘肃等7个全国种植示范基地,郭培正也变成带领行业发展的“辣椒大王”。1998年,郭培正成立青岛柏兰食品有限公司。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郭培正牵头成立辣椒产业商会(协会),推动300多家会员企业抱团发展,年交易额达120多亿元,出口份额占全国辣椒贸易总量70%以上,每年上缴税收2亿多元,让“小辣椒”成为“大产业”。
近年来,青岛对新疆的扶贫工作不断从“单向帮扶”向“双向合作”转变,由“输血式帮扶”升级为“造血式帮扶”,最初的“政府帮扶”也已发展成为如今的“社会多元化帮扶”。青岛柏兰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青岛地区最大的辣椒加工企业,郭培正响应政府号召,每年在新疆地区收购大量辣椒。其实,早在2000年,郭培正就通过辣椒试种对比的方式,在新疆地区采取“企业+兵团+农户”模式,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合作种植。如今,他带领少数民族兄弟建起30多万亩辣椒基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亿元,惠及8万农户;每年收购的5万余吨辣椒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新疆。小小辣椒红遍戈壁滩,架起天山与黄海之滨的致富金桥。
目前,郭培正带领公司已在新疆、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四川及山东等七省区建立辣椒种植示范基地300万亩,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现在年龄大了,我经常教育孩子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是怎么富起来的,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只有让更多的人一起富裕,国家才会变得更好!”郭培正动情地说。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
用更加坚实的奋斗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观看仪式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令我非常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为社区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些‘七一勋章’的获得者都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还要学习他们身上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李存业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李存业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告诉记者,这更坚定了他全心全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为居民做好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在基层工作近三十年,我深深地感受到,社区发展中的一切问题,都要从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上想办法、谋措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尽全力想居民之所想、解居民之所忧。”李存业告诉记者,这些年社区坚持把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深入融合,打造了集体经济强、居民福利好、党群关系优的社区。
“下一步,我们将在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上下深功夫、下苦功夫,凝聚起敢于担当、勇于执行、干事创业的正能量,用更加坚实的奋斗创造社区更加美好的生活。”李存业说。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
带领社区由穷到强
今年58岁的李存业,是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从事社区工作近三十年的他,曾先后获评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李存业所在的上流佳苑社区,早先叫作李家上流村,是整个李沧区最穷的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委甚至处于“负资产”的状态。
1993年,29岁的李存业放下自己已经做得不错的养殖生意,回村当起了村委会主任。加强班子建设、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带头整治村容村貌、把自己做生意的钱作为村庄办厂的启动资金……李存业上任之初的一系列工作,迅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在李存业的带领下,社区建起了首家集体企业——李家建材厂,当年便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之后,李存业又带领村庄进行厂房租赁、联合建学校等,发展集体经济。2005年,居委会完成了社区经济实体的改制,成立青岛李家上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变为了股民。经历了旧村改造并顺利回迁的村庄,于2016年更名为上流佳苑社区,李家上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亦改造升级为青岛上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深度融入院士港建设发展,集体经济由此“质”“量”齐升。
因为抓住了发展机遇,这些年社区的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刚刚过去的2020年,社区集体收入跃升至9800万元。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考察,强调“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这些年,李存业将总书记的嘱托作为社区治理的遵循,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社区工作中,李存业带领社区两委探索打造了社区“1+3+N”党员精准联户工作法,1名社区党员和物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党员3人联系不少于10户群众。这个精准服务的方法,让社区居民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针对社区老年人,社区成立了上流佳苑社区绿色便民大食堂,疫情防控期间,食堂为居民提供订餐服务,居民错时错峰到食堂取餐。针对社区困难群体,社区成立“爱心救助委员会”,对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急难家庭展开“一户一策”帮扶,对大病统筹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进行补贴。
时下,社区正在推广智慧社区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彰显为民服务的巨大能量。在社区,居民进出大门、单元楼可实现“无感通行”,独居老人如若24小时不用电用水系统便自动通知控制中心……如今,社区智慧化程度全国领先,李存业正带领两委,努力让居民过上更优质的生活。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
牢记嘱托勇探乡村振兴新路
6月29日上午,作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在北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庄增大是青岛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委书记。
时光在一刻不停地镌刻着奋进者的肖像。从2017年1月履新莱西市委书记,今年是庄增大在莱西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这四年,莱西有了通往主城区的第一趟高铁;莱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吴下阿蒙到“投资何必到远方 莱西就是好地方”形成共识。在这四年中,庄增大从城市之于全球,局部之于全局,当前之于长远的宽广角度,作出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从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项目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莱西大地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
坚持党建统领,牵住组织振兴的“牛鼻子”
任职以来,庄增大带领莱西市委一班人坚持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莱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等,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担任莱西市委书记以来,庄增大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解决影响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堵点,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勇探乡村振兴新路。
庄增大从打破“就村抓村”惯性思维入手,提出了“党建统领、全域统筹、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村庄融合发展问题上,莱西市坚持勤商量不强推,“合不合、怎么合的问题,广大群众说了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法依规撤并村民委员会,全市行政村数量从861个调整为111个。设立新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新村党组织班子,出台了加强新村党委建设的意见,强化新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完善新村党委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发展融合、治理融合等机制,推行新村党员议事代表制度,参与新村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推动新村高效运转。
这些做法对症下药,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运用市场手段,抓住产业兴旺的“金钥匙”
莱西是传统农业大县,现代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充分。针对这个问题,庄增大带领全市干部群众,遵循市场逻辑,发挥资本力量,搭建平台、优化生态,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立足建设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
近两年,莱西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其中“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60%,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超过70%,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势,莱西市近几年敏锐地抓住风险投资这个风向标,把用资本力量抓投资作为“双招双引”的重要一招,全力打造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全市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建成全国首个产能过1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北京汽车制造厂整车制造总部及产业基地成为青岛市首个一线品牌整车全资质总部企业;宜品乳业、雀巢即饮创新中心全国总部迁址莱西;新希望六和生猪养殖、京东智慧农牧等一批农业领军项目快速推进,获评山东省“新六产”示范县。
厚植为民情怀,画好群众满意的“同心圆”
群众生活好不好、群众满意度高不高,那些“柴米油盐醋”等关乎百姓冷暖的关键小事,是庄增大最牵肠挂肚的大事。2018年以来,莱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均在75%以上。
面对人民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特别是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难题,他时刻挂在心头,督促调度解决。在莱西市委带领下,35个贫困村和58个经济薄弱村、4个经济薄弱镇全部摘帽;潍莱高铁开通运行,莱海荣高铁加快建设,青岛莱西市域列车开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2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莱西市还倡导“让德者有得”理念,建立了道德积分制度,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矛盾纠纷最复杂、化解难度最大的积案,我来调度。”庄增大带头落实公开接访和包案制度,坚持“有制度的按制度办,没有制度的善用案例法”,不动产权证难办理、老市属企业改制等多年未化解的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本版撰稿 杨光 锡复春 张晋 马英歌)
青岛日报2021年6月30日6版
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
——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中,青岛有4个集体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四位出席表彰大会的代表表示,将珍惜荣誉、发扬成绩,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殷健:
牢记嘱托加快建设国际领先智慧港口
在与记者连线过程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青港国际副总经理、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殷健难掩激动心情,“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我们党历经百年波澜壮阔的壮丽诗篇,浮现出在党的领导下,山东港口一代代党员干部职工为港口的建设发展拼搏奋斗的动人画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殷健表示,“连钢创新团队”正是发扬“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精神,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10年的路,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
“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授予山东港口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的崭新起点。”殷健告诉记者,“山东港口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我们必将把荣誉作为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坚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弘扬山东港口的红色文化,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为实现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殷健
为全球港口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时任党委书记张连钢为带头人的党员骨干秉承初心使命,将信仰和科技报国志向转化为自主创新力量,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情况下,从一张白纸起步,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荣膺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正是公司党委将党建和工作紧密融合结出的硕果。
2013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建设正式启动。面对国外技术厂家封锁垄断和国内建设零经验的“一穷二白”现状,张连钢带领班子成员挂帅领战,党员技术骨干挂图作战,发扬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精神,瞄准目标不放松,咬紧牙关往前冲。大病初愈的张连钢带领党员骨干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5+2”“白加黑”,开了大大小小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中最后的一年多时间,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设计主管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以“开港便创下自动化码头世界纪录”的崭新面貌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中国港口跨入第四代集装箱作业的全新时代,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
党委建在码头上,支部建在项目组上,党员冲在攻坚点上。在码头二期建设过程中,公司党委对1329项攻关课题进行分解,组建了IT、ASC、土建、业务流程等9个党员突击队,党旗在攻关一线高高飘扬。信息技术部IT党员突击队,在没有成熟商业产品的情况下,升级生产作业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成功实现了5G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的结合;工程技术部ASC党员突击队,在近30米高的轨道吊上,经常冒着寒风一待就是一整天,采集了数千组数据进行分析,攻克轨道吊根据作业流程进行能量补充的难关,全球首创氢动力高速轨道吊,实现了码头大型机械能源的彻底革命……
2019年11月28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比一期工程工期缩短一半,再次创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速度”,建成了全球首个基于“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以“中国智慧”再次创造全球自动化码头的“中国效率”。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
淬炼初心奋力前行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受到党中央的表彰,对每一位全国‘两优一先’的代表都是难忘的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是终生难忘的精神洗礼;对青岛啤酒来说,是砥砺奋进的全新起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表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力量,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拼搏奉献的崇高精神。”黄克兴表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百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中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一直激励着我们国有企业淬炼初心、坚定信念、奋力前行。
在黄克兴看来,党建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契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我们要在本职岗位上顽强拼搏,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企业发展全过程,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国企力量!”他说。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
拿出过硬成绩
彰显国企担当
夯实基础、强根铸魂。在企业发展中,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打造了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形成了有体系、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统领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大型企业下属党组织地域分布广、业务类型多的党建难题,青啤公司党委创造性地构建了“党委有站位、支部有定位、党员有作为”的“三级联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抓住党委、支部、党员三个关键因素,纵向打通各环节,实现所属各单位目标一致、标准一致、方法一致。率先开展党员“1+N”引领模式,带动职工群众统一思想、提升技能、转变作风、共创佳绩。实现了从党员个人出色履职向做好带头人的转变,推动公司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全体员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一心一意谋发展,勇于担当开新局。
青啤公司还把党的领导持续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构建起“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高管层执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多年来,青啤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020年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青岛啤酒全年累计实现产品销量782万千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2亿元,同比增长18.9%,交出“史上最好”成绩单。A股股价突破百元人民币,创上市27年历史新高,市值突破千亿元。2021年一季度,青岛啤酒实现了销量、收入和净利润的全面大幅增长,累计实现产品销量219万千升,同比增长35%;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9.3亿元,同比增长41.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0.2亿元,同比增长90.26%,再创历史新高。
青岛啤酒坚持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精准扶贫、赈灾救助、捐资助学等不同领域提高国企站位、展现国企担当,经营业绩屡创历史新高,两次荣获“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书写了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绍亮:
以荣誉为新起点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与我们全国‘两优一先’代表亲切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观看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直播。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英雄楷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绍亮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在‘七一勋章’获得者身上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李绍亮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正是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默默奉献,才换来我们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先锋模范身上获得智慧力量。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用实际行动展现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示新形象,展现新作为。”李绍亮说,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正是社区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我们要以这次表彰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为百姓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优化提升民宿服务品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百姓增收致富,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李绍亮表示。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绍亮
党建引领 强村富民
漫步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的乡间小路上,近可赏红瓦绿树、花果纷繁,远可观金沙碧海、青天白鸥,尽是一派淳朴秀美的田园风光……近年来,东麦窑社区党支部积极推行“党建引领特色旅游、产业引领居民致富”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旅一体化发展带富带强村集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东麦窑社区坐落在崂山脚下、流清湾畔,占地1090亩,共有居民135户、460人,受风景区保护、海洋资源减少等因素制约,东麦窑社区一度找不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文旅资源,明确了乡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成功开发了“仙居崂山”主题民宿项目。“我们将村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石头房统一租赁,专门聘请中央美院团队进行设计打造,实施公司化运营、酒店式管理,每年每个农家小院可赚得租金3万多元。”东麦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绍亮说,目前社区的民宿项目已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每年吸引游客2.6万余人次,营业额达15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
在摸索产业路径的过程中,东麦窑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以“挂牌践诺”规范党员行为,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通过悬挂“共产党员家庭”门牌、推选“党员中心户”“旅游经营党员示范户”等,进一步提升党员荣誉感,促进先锋示范作用发挥;以“联户服务”转变党员作风,将30名党员与135户居民结成帮联“对子”,创新党员“包片+联户”形式,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做细做实网格管理。为凝聚起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东麦窑社区党支部创新“1234”问题解决模式,即对党员联户中收集的政策性问题1分钟解答,对群众小事2小时解决,对群众难事3天解决,对涉及社区大事4星期反馈。这一模式实施后,社区问题化解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促满意、促和谐、促发展的目的。
实现燃气入户、线缆下地,修建社区广场、休闲走廊……随着社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东麦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一项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实事逐一落地。为改善社区老旧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标准,社区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筹措资金,对社区内公共配套设施进行了整合改造,在崂山区农村区域率先实现全部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支部班子的带领下,社区居民积极响应号召,率先建立垃圾分类示范点,成为崂山区首个推广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处置的农村社区;率先打造了以村风民俗、历史传承为文化主题的“聚德兴贤”村史馆,搭起了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记忆桥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放辉: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讲话中提到,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讲话鼓舞人心、充满力量、令人振奋、催人奋进。”6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观看仪式直播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放辉表示。
此前一天,他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代表,参加了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领取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证书和奖牌。“内心万分激动,深感使命光荣。这是对我们石油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是对我们68年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好褒奖,更是激励我们实现新时代中国能源梦想的前进动力。”赵放辉说。
他表示,石油工程学院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肩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光荣使命,底蕴深厚。一代又一代石油工程人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接续奋斗、传承发展,交出了“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出色答卷。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帆起航,再创辉煌。”赵放辉说。今后,石油工程学院党委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传承弘扬“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和师生员工,聚焦一流,艰苦奋斗,高质量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为更好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而不懈奋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放辉
为党育人 矢志不渝
为党育人,培养出堪当时代大任的青年人才,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中国石油大学最具油气特色的研究型学院,石工学院68年来培养了以院士、战略企业家为代表的2.1万余名毕业生,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石工学院党委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为契机,把从严治党与从优办学相统一,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交出了“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出色答卷。
在党委引领之下,石工学院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石油工业向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等复杂领域拓展,加快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布局,多项指标发生质的飞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入选“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顶尖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石油钻井的过程中,如果技术不过关,容易出现坍塌、井漏,甚至机毁人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工学院教授孙金声曾带队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起早贪黑、不畏严寒酷暑,两年后终于攻克难关。如今,他又被委以重任,聚焦深水油气和可燃冰等关键技术难题,牵头建设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在石工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永恒的政治责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石工学院毕业生择业就业的价值追求。据悉,近年来,大约1/4的毕业生选择在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四川和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或者条件相对艰苦的海上钻井平台工作。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石工学院博士生马搏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广袤荒芜的非洲大地艰难创业,将石油学子的能源梦融入“中国梦”,成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典型。据了解,近三年石工学院毕业生签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行业人数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75%。这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勇担重任,成为党和国家能源事业的新鲜“血液”。
如今,面对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石工学院创新并实施“清单工作法”“节点控制法”压实基层党建责任,依靠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流队伍,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创造一流业绩、做出一流贡献。2020年,成立了智能油气田研究所并设置党支部,组建多学科融合团队,“石油+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国家能源战略。(本版撰稿 周晓峰 张晋 霍璟祎 王世锋)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