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武汉首轮集中供地土拍结束,22座重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全部在上半年完成。这场集中供地的大戏启幕于4月15日,长春打响 “第一枪”。
整体来看,22城双集中供地是上半年百强投资的转折点,随着企业三道红线指标不断优化,二季度房企投资积极性显著提升,TOP50强投资力度已经升至去年二季度的高点。
7月7日,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附近一项目工地现场。李鹏飞 摄
数据看,城市间分化愈加明显,部分城市热度较高,如杭州、重庆、深圳、厦门等,其中重庆、厦门楼板价平均涨幅为45%,也有部分城市的多数地块以底价成交,如沈阳、长春等,而最后集中供地的两个城市,上海和武汉的热度则相对较为平稳,尤其是上海的土拍政策在多维度、高精度的调控下,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据有关数据统计,2021年50强房企投资金额1.64万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相持平。走势上呈现先抑后扬,50强房企一季度投资力度延续了去年6月以来下滑的趋势,二季度在集中供地带动下,投资力度显著高于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与2020年二季度的投资窗口期持平。
业内认为,随着第二、三批集中供地的来临,未来城市、企业间的洗牌与分化仍会加剧,其中龙头房企和国企、央企策略仍是率先“抢跑”,且优势显著,相较之下,中小房企拿地难度加大,仅能通过合作拿地或捡漏的方式参与。对于未能成功拿地的企业,尤其中小房企来说,及时转移战略布局、拓宽拿地渠道将是获得新增土储、保证企业持续运营的重要方式,但如何在权益和规模之间做取舍,将是此类房企面临的一大考验。尤其是第一轮规模房企“厮杀”之后,第二批集中供地或将是中小房企争夺的好时机。(青岛日报 )
责任编辑: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