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26岁的她想到的不是春暖花开,而是21个孩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8日讯  灵山岛,山东省海拔最高的侵蚀性丘陵岛,陆地总面积7.66平方公里,全岛常住人口3000人左右。约40分钟的环岛车程,可感受原始自然的海岛景色。秋冬淡季早晚各一班船进出岛,春夏旺季早晚各两班,遇到雨天大风,全天停航、停水、停电,全岛“与世隔绝”。薛亚伦,26岁,今年是她在灵山岛驻岛执教的第五个年头。除她以外,在这座岛上唯一的一所学校里,还有9名同事和21名留岛儿童,构成了她生活中的交际圈。1800多个日夜中,薛亚伦“踏浪而行”,坚守孤岛,面朝大海,心怀希望。

灵山岛小学的学生们在上体育课。

留岛儿童最需要的是“陪伴”

5年前,考出教师资格的薛亚伦定向选择来到灵山岛。“刚来岛上的一两天心里充满诗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待上一年半载,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浪漫文艺了,能坚持下来,需要执着的信念与情怀。”薛亚伦告诉记者。

“一年365天的生活都是一个‘点’,就是灵山岛小学。”薛亚伦说。走进薛亚伦的宿舍,一张简易的平板床、两张旧课桌、一个简易衣柜,便是她全部的生活用品。记者注意到,房间里的电视上落满了灰,显然许久未用。“空调是前年装的。夏天还好,冬天岛上没有暖气,只能开空调。岛上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水电,至于网络和电视信号只能是‘奢望’。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很少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遇到极端天气,手机、电视没信号,空调没法用,也不能生炉子,湿冷的房间里脚趾和鼻头冻得冰凉,连骨头都疼。”薛亚伦回忆道。

新学年中,灵山岛小学原来的26个孩子,因为毕业和出岛只剩下了21个。“3个一年级、2个二年级、3个三年级、3个四年级、4个五年级、3个六年级,还有3个幼儿园小朋友。”薛亚伦说:“有条件的孩子都出岛读书了,留在这里的孩子多半是家境比较困难的,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离异,由爷爷奶奶抚养的。”

老师们拿出“绝技”身兼多职

在灵山岛小学,由于常年受海风侵蚀,全新的教学设施只要半年就会褪色、破损。“教育部门给孩子们提供了与岛外学生一样的教学设施,但这些只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不落后,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薛亚伦说自己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时,心里难过极了。不论她把课讲得多丰富精彩,孩子们始终不肯与她互动。“这些孩子很‘闷’,不爱说话,总是低着头,眼神里看不到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快乐,只有陌生和抗拒。”后来薛亚伦通过家访了解到,因为岛上的生活单一,很多家长都选择出岛打工,或开农家宴维持生活,孩子只能留给老人照顾,情况好一点的也得跟着父母在店里帮忙。

驻岛老师给了学生们最贴心的陪伴。

“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课程。岛上每个老师都身怀“绝技”。薛亚伦把小时候学过的钢琴重新拾起来,见缝插针地给孩子们上“声乐课”;体育老师教起了葫芦丝;英语老师兼职美术和陶艺⋯⋯慢慢地,薛亚伦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到了光芒。

为和台风抢时间“偷渡”回岛

10公里海陆距离、40分钟船程⋯⋯一湾浅浅的海域,隔开了大陆和灵山岛,却隔不开薛亚伦与孩子们的师生情。

“灵山岛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范围。”驻岛老师基本都是90后,第一年登岛,薛亚伦就体验到寂寞、艰苦、日复一日的重复是种煎熬。5年里,薛亚伦连7平方公里的海岛上有几条石板路、哪里有拐弯和上坡、哪里有几户人家、哪户人家的孩子到适龄年龄要上学了,都记得一清二楚。

岛上5年的执教生活中,薛亚伦学到了一门本领——观海预知天气。周五是岛上老师轮流回家过周末的日子,薛亚伦和其他老师一样,经常周五一早站在学校操场上盯着海平面,祈祷今天正常通航。“只要看着海平面上有‘小白浪’,心里就要有不能回家的打算。”薛亚伦说,“小白浪”预示着海面风力不小,春夏季节岛上的风雨天最多,无法通航的情况像家常便饭,最长的一次,薛亚伦将近半年没有回家。

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安全,学校领导严格规定老师不能在极端天气擅自乘船回岛。薛亚伦回忆,去年台风将至,正在家过周末的她看到天气预报,预计接下来4天都是连续暴雨天气,这就意味着回岛的船在一周内无法通航,而学校领导也下了通知,不准乘船回岛。一想到岛上的孩子要有一周没人照顾,薛亚伦决定趁着台风来临前赶回岛上。“趁天黑,瞅着船老大正忙着搬货,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跳上了船。”薛亚伦笑着回忆,直到快要安全抵达的时候,薛亚伦才给领导发了信息。

5年来家校奔波顾不上父母

薛亚伦没当老师之前曾梦想着能当一名“小班制”班主任,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她的这个“梦想”实现了。“学生少,师生基本上是1对2或1对3,也就是因为这样,每个孩子的成长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薛亚伦觉得,自己这5年的苦很值得。

薛亚伦上课时基本上是1对2或1对3。

薛亚伦的家在市区,父母上了年纪,也需要她的照顾,这让她觉得愧对父母。虽然父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但薛亚伦经常一想起来就潸然泪下。去年,薛亚伦在奶奶病重弥留之际得知消息,她跑到码头想乘船回家看奶奶最后一面,可当天天气恶劣无法通航,薛亚伦蹲在码头上抱头痛哭。她最终没见到奶奶最后一面。

新闻延伸

明年,薛亚伦的驻岛执教生活就将结束,在这最后一年的时间里,薛亚伦每天都在平衡岛内外的教学和生活。“5年的海岛生活,让自己对岛外的生活感到陌生,更何况从未出过岛的孩子们。”薛亚伦深深希望,海岛上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他们从这所学校毕业后能离开这座小岛,融入到更多元化的社会中。而那时候,她希望孩子们能带着更阳光的状态去迎接挑战,而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独地面对一切。

现在,薛亚伦每天下班家访后,便与同事一起做深夜教研,有时到十一二点,有时到凌晨。只有老师升级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把“海岛教师”这份难度系数极高的工作做得更专业。薛亚伦说:“孩子们都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守这份工作。不说海岛教师的职业有多伟大,至少不能让岛上的孩子失去梦想。我会永远记住灵山岛,记住这座岛上的一切⋯⋯”(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