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青岛又出新政。近日,《青岛市进一步支持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发布,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被称为“青岛创投风投十条”2.0版。新政延续政策优势,既有真金白银的奖励,又注重对资本的引导和对未来的培育。
这两年,青岛在创投风投之路上稳健疾行,成为公认的北方资本第三城。资本活水源源流入,不仅表现为新成立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数量领先,更反映在给地方经济所带来的切实转变上。比如,莱西姜山基金小镇成为资本“蓄水池”和“动力核”,当地发挥基金助力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双重作用,通过基金小镇成功导入了一系列重点项目,促进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互融共生、互促共进。而以资本为纽带,创新奇智、每日优鲜等一批新兴产业的佼佼者将总部迁入青岛,众多优质企业在青投资,使这座城市在新经济版图中快速崛起。
在创投风投领域,青岛声音日渐响亮,青岛名片愈加闪亮。青岛有自己的产投逻辑,布局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是重要的发力方向。2020年8月,青岛市发布《关于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经济业态模式,建设新经济业态模式的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区和生态创新区。可以说,这是对疫情后经济转型升级的准确把握,也是主动抢占城市竞争“新赛道”。
发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须有眼力、魄力和定力。不同于普通商业模式,新兴产业迭代很快,要准确了解和判断走势,找到有潜力的领域,并对市场痛点和需求有充分认知,这考验“眼力”;看好了就敢下“重注”,未来才有大收获,这考验“魄力”;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周期长,需要资金支持以及技术和资源嫁接,投资人必须有“陪跑”心态,这考验“定力”。应该说,青岛并不缺少这“三力”,这是在众多领域已经证明了的。最近,每日优鲜在美国上市后虽暂时表现欠佳,但创投风投需要长线思维。只有城市与企业长期价值共生,一起做“时间的朋友”,才能开出“时间的玫瑰”。
华大基因CEO尹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20年前说华为、15年前说腾讯,你可能都看不见它们,10年前哪怕5年前说华大,似乎还是“疯子、骗子和傻子”的代名词。决定这个城市到底能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共生体,不是纸面上的政策,一定是这个城市的机制,它不是物理集聚,而是化学反应。此次“青岛创投风投十条”2.0版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机构多投敢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对于创投风投机构投资规定范围内的种子期科技型企业,给予一定的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为创投风投机构提供风险保障。相信新政很快就能从纸面落到实际,在这座海滨城市发生影响深远的“化学反应”。(王学义)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