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AI老师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所有的作业、练习都在一个学习软件里完成,系统根据你的错题类型,不断重复性地推送相关习题,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错、修正、提交中,你的智力倾向、思维特征、逻辑短板包括性格等,统统暴露在“电子老师”的眼前。几年陪伴,根本不需要中考高考,AI老师就能“算”出你适合进入哪所学校继续学习,甚至可能“算”出你适合什么岗位……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在人工智能和学习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这一系列动作并不难完成。

在智慧课堂中,老师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且在课后分层布置作业。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学习和提高。当问题被发现的时候,那就是解决的开始。“哪里不会学哪里”将是未来的趋势。但在拥抱科技的过程里,“人情味”是必须考虑进去的要素。

“人情味”涉及公平。智慧课堂背后庞大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扩展思维的广度深度,提升效率。但学习这个主观的行为里,人工智能贡献度多大?能否从根本提升学习力?这还没有定论。甚至能否普遍提升学习成绩,也存在争议。有地区做过试点,使用智慧课堂的学校,成绩提升明显。这个成绩是宏观统计之后的平均,对个体而言,从前“吃不饱”的学霸可以提前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试题,也许提升明显,大量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里,也许有人因为获得了精准分层作业,查漏补缺,补齐知识点;可能有人因为电子产品的加入分散注意力,让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到成绩发挥……AI老师好不好?因为应用水平不一,学习习惯不同 ,个体的反应差异巨大。

资料图片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地区的差异,经济能力的悬殊,让寒门难出贵子,让一些孩子摔倒在了起跑线上。热播剧《小舍得》中,子悠为了上个重点初中,5个辅导班齐头并进,欢欢为了就近分配好的初中,直接斥巨资买了学区房。但是被视为天赋异禀的米桃却因为语文和英语的积累不足,成绩优势一点点被消磨。就像上辅导课,请AI老师也一样有支出,仅是终端设备至少过千,再加上资源库,随着年级变化随时更新,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政府买单,问题也没有原地消解。

教育资源中,终端只是手段,重要的是终端连接的资源。目前,各家公司都组织了专门队伍建设资源库,比如初一数学,可能会按照知识点细分成上百个专题,收集相关试题,并定期更新,安排人在线解答学生实时提问。试题从哪里来?仔细分辨,除了现有的基础,不少带有企业logo的题目实际上是直接复制了老师的原创作品。凝结名师智慧的试题,甚至是各地教育部门组织老师花大力气研究的中考题,都出现在各大教育APP中。教育资源共享是好事,但推动共享的主体如果掺杂进利益,一定会让教育变味。

相对于其他领域,教育和科技的结合似乎步伐缓慢。步步谨慎是件好事。也许未来,智慧课堂的终端就像普通课本一样免费发放,人人都能接受了人工智能对课堂的改造,就像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中所说,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远的未来,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希望那时,改变的不只是学习方法。希望孩子们拼命修补短板,努力拓宽知识边界,人人精进,换来的不是教育“内卷”。(赵黎)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